鋼鐵貿易商如何求生存?
2007-10-18 14:5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家對鋼材出口宏觀調控的步伐并沒有停止。鋼鐵進出口貿易還將提高準入門檻,鋼鐵貿易配額的相關辦法也正在研究之中,而開始顯現“殺傷力”的鋼鐵出口退稅政策還可能有進一步措施出臺。國內12000家鋼鐵貿易商正面臨一次新的生存考驗。抱團求生,差異化生存,尋找產業鏈延伸……鋼鐵貿易商們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9月份,我國鋼材出口量開始下降,許多市場人士緊繃的弦似乎松了一點。畢竟,政策調控的壓力有所減輕。而這種下降的走勢會持續多久呢?國內鋼材價格會不會隨之而降?年底前還能進多少貨呢?做了十多年鋼鐵進出口貿易的王建忠開始有了一些擔憂。
“做鋼鐵貿易,如果只是簡單地一買一賣,是沒有出路的。”王建忠告訴記者,早幾年,他在越南開礦,把鐵礦石運到國內,經簡單加工變成鐵礦粉后賣給國內鋼廠,利潤還是不錯的。隨著國內對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王建忠的采礦加工廠只好搬到越南。他本來的想法是,把鐵礦粉運到國內來,再把鋼材出口到越南去,這樣可以兩頭賺錢。近幾年,國家連續6次調整出口退稅,王建忠的打算落空了。
不過,一個壞消息讓他不安。最近,發改委牽頭制定鋼鐵進出口貿易資質認證的相關辦法。傳聞說,3萬噸/年的貿易量將是一個門檻。如果這樣的話,貿易量只有1-2萬噸/年的王建忠將沒有資格進行鋼材進出口貿易。王建忠已經想好了辦法——與其他人合作。他是原來物資系統的“老人”,路子廣,人脈也不錯。
這些問題,對于浙江的董明生來說,也許不是問題。他的公司——浙江物產金屬集團的貿易額已經達到200億元。但接連不斷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已經讓他公司的利潤大大縮水。董明生告訴記者,他的鋼材生意盈利模式已經開始轉變。近幾年來,他們手里已經接了28條船的訂單。這些訂單交給造船廠,由他們來提供鋼材,董明生的鋼材貿易產業鏈就大大延伸了,可以回避出口退稅政策的限制,利潤也得到提高。
“國際鋼材市場非常大,國內鋼材貿易商應該抓住機會。”上海舜業鋼鐵集團總經理薛長江對海外市場充滿信心。現在,他的公司已經與國內20多家鋼廠有合作。從進口鐵礦石到出口鋼材,穩定的貿易量保持了公司的利潤,他在海外龐大的營銷網絡已經成了他的盈利法寶,也成了許多實力較小的國內經銷商的海外貿易渠道,國內幾十家鋼廠也借這個渠道完成進出口貿易。
渠道的力量可以通天,但并不是所有的鋼材經銷商都能做到這一點。如果哪一天真的失去了海外市場這塊“肥肉”,部分經銷商能不能活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貿易順差加大、環保壓力增加、國際貿易摩擦頻仍,這些因素堅定了政府對鋼材進出口貿易進行宏觀調控的決心,調控力度的不斷加大自然影響到上萬家鋼材貿易商的生存。不求變,自然沒有出路。要活下來,到了想想辦法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