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希望變為現實
2007-10-15 15:0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全年財政收入有望達到60億元 昨日,市財政局傳出喜訊:今年1—9月份我市財政收入達4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30%,預計全年有望站上60億元新臺階。
數十年來,義烏堅持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走出了一條符合自己特色的“興商建市”新路子。我市小商品市場的不斷壯大和健康持續的繁榮發展,推動了各行各業的迅猛發展,特別是第三產業和工業的崛起,使得市財政實力大為增強,為我市的公益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環境改善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在1978年底,我市財政年收入僅1779萬元,歷經29年的改革開放,到2006年底市財政收入已達44.9億元,增長了250倍,翻了近8番。特別是近十年財政收入呈現出跨越式增長:1997年底市財政收入僅2億多元,而截止去年底市財政收入就達44.9億元,足足增長了22倍,翻了4番多。
日子好過百姓自有明細賬
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6.5%
今年三季度我市國民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城鎮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根據我市城鎮居民抽樣調查顯示,三季度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498元,同比增加2758元,增長16.5%。
工資標準調整拉動工資性收入快速增長
政府出臺調資政策后,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有所提高,同時也帶動了各行業企業的職工工資同步增長,三季度,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0267元,同比增加1423元,增長16.1%,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為52.7%。
經營性收入略有下降
三季度我市城鎮居民人均經營性收入(包括其他經營性收入和出租房屋收入)為6705元,同比減少62元,下降0.9%,其中人均出租房屋收入為4236元,同比增長2.7%,人均其他經營性收入為2469元,同比下降6.6%。其他經營性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有一些合作經營的調查戶由以往每月分紅改為年底一次性分紅:二是受市場競爭的影響,有的調查戶經營效益下滑,經營利潤比去年明顯減少。
財產性收入增長迅猛
今年股市處于牛市行情,許多居民都將剩余資金投入到股市中去,許多股民獲利,取得了豐盛的果實。三季度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為569元,同比增加314元,增長123.1%,其中人均股息與紅利收入為436元,同比增長207.0%。
轉移性收入增長較快
三季度我市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為2962元,同比增加559元,增長23.3%。其中養老金或離退休金收入人均為2051元,同比增長15.4%,其增長原因是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依照政策規定分別對機關事業單位的離退休人員和由社會勞動保障的財政支付人員增加和補發養老金,且這部分收入已發放到位。另外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兒女平時給父母的贍養費及逢年過節子女孝敬父母和長輩的零花錢也隨之增多,
小商品日出口量創中國內陸海關最高紀錄
目前,義烏小商品一天出口量達到2500個標準集裝箱,這個數量是中國所有內陸海關中最高的。海關總署非常重視小商品出口,針對小商品出口貨值低、種類繁雜等特殊情況,出臺了《海關總署關于支持和促進浙江義烏小商品出口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從上月開始起對義烏小商品出口正式實施簡化規類、屬地報關等特殊監管程序。這對于規范義烏小商品貨運出口秩序非常有利,并大大提高了通關效率。
據悉,為一個縣(市)的特有經濟模式出臺特殊的支持措施,這在新中國的海關史上還是第一次。
義烏每天有1400個集裝箱車從當地海關監管卡口通過,運往全球212個國家。義烏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去年一年小商品出口已達40萬標準集裝箱。
義烏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萬余名外籍商人常駐采購小商品。
外貿自營進出口結構更趨合理
昨日,記者從市外經貿局獲悉,今年1至8月份,我市外向型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健康、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市完成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達到11.7億美元。
今年以來,在國際貿易摩擦居高不下、貿易壁壘日漸增多以及人民幣匯率浮動范圍擴大等對外貿易不確定因素加大的情況下,我市外貿企業克服困難,迎難而上,取得了外貿總量和外貿質量的雙豐收。據統計,1-8月份,全市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117435萬美元;其中自營出口109085萬美元,同比增長30.56%,進口8350萬美元,同比增長11.78%。
今年上半年,我市對外貿易快速增長的同時,貿易結構更趨合理。生產型企業完成自營出口68759萬美元,同比增長37.13%;流通型企業完成自營出口40327萬美元,同比增長20.7%。同時,1-8月份,我市對外貿易中的加工貿易總量增速較大,全年完成加工貿易出口額6242萬美元,同比增長31.28%,加工貿易已經成為義烏市對外貿易中的一大亮點。
今年1至8月份,我市外貿出口的主體日趨擴大,優勢行業商品出口增長迅速,外貿出口名列前幾位的行業分別為:服裝、襪子、工藝品、拉鏈、毛毯、化妝品、玩具、飾品、文化用品、餐廚具等。
國際物流“無水港”清晰面世
2005年,18.7萬個標箱;2006年,全年35.6萬個標箱;2007年1-9月份,標箱累計已達32萬,同比增長26.74%……自義烏國際物流中心成立以來,她的作業標箱量在近2年中接近60%快速增長勢頭,其中,2005年到2006年,作業標準集裝箱的增長率達到了90.8%。
“今年,齋月、歐洲假期尤其是臺風的影響,使得國內不少港口都封港停航,與去年同期相比,物流中心的作業標準集裝箱量的增長幅度略微有所減緩!睋x烏國際物流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盡管如此,物流中心增長的線性趨勢還是非常明顯。
2006年,中國小商品城實現成交額315.03億元,比上年增長9.2%,自1991年以來已連續16年位列全國市場成交額榜首。市場巨大的聯動效能,促成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壯大。沒有海港口岸,也沒有國際空港,義烏國際物流中心憑借自身獨特的區位、政策和功能優勢,成為了眾多國際船務公司的“碼頭”,航空公司的“貨艙”。
截至2007年9月份,國際物流中心已共計引進中國海運集團、法國達飛、中國臺灣長榮海運、美國總統輪船有限公司、日本郵船株式會社、以色列以星輪船有限公司等15家船務公司進駐并開展國際海運業務,上海東方國際集團、寧波外代、致遠船務、泛洋船務等60多家國際貨代企業在中心集中辦公、作業。
為進一步提高通關速度,2007年下半年,義烏國際物流中心完成了第二代卡口系統的功能改進和升級!敖粏涡侍岣5倍以上,報關貨物的出口時間也由此每天節省了近2個小時,義烏國際物流中心的通關環境和物流效率顯著提高。”據金華海關駐義烏辦事處一關員介紹,原系統海關每交單一份單證齊全的進出口貨物報關單,需要12秒的時間,而現在,每票交單僅需1-2秒,通關效率大為提升。
憑借著市場不斷生發的聯動效能,一站式國際物流“無水港”的面目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