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資本市場快速發展引發觀念深度變革

2007-10-15 12: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今年以來,無論從社會共識還是監管理念、監管機構處置市場問題的方式等,都凸現我國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引發了深刻的觀念變革。可喜的是,這些變革又正在轉化為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2007年我國的資本市場無論從市場容量到投資人的數量,以及開放程度都表現出加速狀態,這是全世界 
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僅以“大”來描述如今的資本市場,并不足以看到市場進入新的階段的全貌,今年以來,無論從社會共識還是監管理念、監管機構處置市場問題的方式,以及新聞輿論為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參與程度,凸現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引發了深刻的觀念變革。可喜的是,這些變革又正在轉化為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曾經有一位證券市場資深人士這樣評價股權分置改革:不要小看此次改革中的對價程序,這表明市場主體意識的覺醒!2007年我國資本市場歷經股權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制度變化悄然開始,參與企業持股者不斷增多,股東結構的改變,使得企業在信息開放程度和公開透明程度上不得不強化陽光意識。如今公眾投資人的知情權、分紅權、 表決權 、臨時股東大會召集請求權,以及監督、建議、質詢權 、股權持有與處置權、尋求司法保護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引起投資人的關注。正因為股權分置改革中的對價環節有了被否決的案例,這個看似很技術的問題,就有了深刻的預言意義,它標志股東維權意識已經覺醒,并通過“舉手”有了實現的路徑。誠如中國證監會尚福林主席在2006年中國金融論壇上表述的: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發生著轉折性的變化。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改革近30年之所以取得世界矚目的成績,就在于有廣泛的群眾參與,如今中國資本市場經過股權分置改革,“各類股東利益訴求將趨于一致”,這必然為公眾廣泛參與資本市場分享中國經濟改革發展成果打開順暢的通道。目前儲蓄資金不斷向股市流動,基金參與者的不斷增加,直接給這一變革一個最好的注腳。同時也給正在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提供支持。 
    歷史上對于股市的社會屬性早就有過定論:沒有股份制的出現就不可能有鐵路,是馬克思對于股份制最為形象的描述。中國資本市場在改革開放之后重現,本身就說明我們在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之時,必須借助市場的力量,尤其是各種要素市場的力量推進改革。資本市場所具有的特殊的公眾參與社會屬性,使它成為了我國市場化改革最重要的一部分。早在1985年,經濟改革遇到最大障礙是資金的困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國家決定進行資金市場的試點,何為資金市場,其實就是銀行和銀行,銀行和企業、企業和企業之間通過市場媒介直接融資,也就是目前已達5000多點的股市的初期狀態。如果說,市場主體擴大的力量,是資本市場戰略性轉變的基礎,也是市場能夠持續發展的根本,那么股市走過20多年,從最早企業財務公司的出現到今天市場機構投資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兩市注冊登記的投資人已經接近一億,這都向我們昭示:資本市場的改革同樣具備我國經濟漸進式改革的特征, 市場力量是逐步壯大和完善的,它將會成為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市場在發展中嬗變,歷經從幾百點起步的過來人認為,中國的監管完全是市場催生的。其實,對于證券市場來說,就是發達國家的市場監管有哪一個條款不是市場催生的呢?安然事件之后,薩班斯法案對于市場實行了苛刻的約束,受到市場人士的普遍質疑。市場創新的種種產品,總是各種市場條款的“助產士”,目前的監管系統由市場催生完全符合市場運行的規律。,我們對于資本市場的認識從徘徊到認同,同樣是因為市場催生的結果。 
    市場人士非常看重“國九條”對市場變化的影響力,可是,眾所周知,“國九條”同樣是在證券市場發展最為艱難的時期提出來的。它之所以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歷史文獻,正說明管理層在市場最為困難的時候,明確了資本市場一定要大發展的戰略。資本市場從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開始,我們的探索本著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原則,股市發展的過程悲喜劇交替出現,老八股的誕生世界關注,銀廣夏事件同樣舉世關注,一批市場風云人物過眼煙云,一大批成熟投資人成為市場中堅力量,市場的發展在各種方式的試錯中不斷前行,給國家經濟發展留下了無數智慧結晶,也如中國改革一樣將成為世界的財富。有評論認為,從黨的十六大確定資本市場要大發展的目標到“國九條”的出現,我國資本市場已經上升為國家經濟戰略的一部分,促成了證券市場從社會共識到共謀的觀念跨越。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吳敬璉大膽糾正了自己過去的說法:經過前階段的改革,“不規范的賭場說”現在已經不能這樣判斷了。資本市場持續發展到今天的變化,讓“股市邊緣化”等一系列吸引眼球的意識分歧和問題自動釋然。 
    市場進入可持續發展最為直接的訴求就是要強化陽光監督機制。公眾已經注意到,今年證監會從監管理念上提出全新的監管思路:監管前移更加微觀。其最為突出的案例就是對于杭瀟鋼構股價異動監管的全過程。監管內容通過媒體直接公諸于眾,給投資人一個更為直觀、直接、透明了解市場和公司的機會。當時,社會輿論對于監管者的行為給予了很好的評價。 
    最近,有消息稱相關資本市場建設已經出臺有300多個法規,也就是說,維護市場公正的除了監管理念和方法的改變,已經上升到執行維護投資人利益的程序完善。9月17日晚,中國證監會網站同時公布了六項涉及并購重組和非公開發行公司的法規,輿論認為,這充分表明了證券監管部門打擊虛假信息披露和內幕交易等違法犯罪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穩定運行的決心。專家分析認為,中國下一階段改革所面臨的最主要體制性障礙有:金融體制制約經濟發展;政府機構須加快改革和職能轉換等等。資本市場將成為這一改革的主要戰場。 
    我國金融專家曾經診斷中國股市調控中的怪現狀之一,就是一個市場多頭調控,認為在我國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股票和基金證券等分屬不同的政府行政部門管理,使得具有內在替代性和互補性的基本證券產品,被人為地分割為幾個有著明顯行政壁壘的部分。這就導致了在市場監管上很難真正保護公眾利益。不久前十三部位聯手監管上市公司的消息不脛而走,市場人士普遍當作利好消息傳播,而把問題看到深處的人則認為,這是打破體制障礙多部門共謀市場大計的開始,也是引入國際傘形監管模式的開始。 
    可見,對于資本市場,我們都經歷了全社會從共識到共謀的嬗變,我們也將在新的探索中更加完善資本市場。(倪小林)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