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初步實現城鄉客運一體化
2007-10-11 11: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山西省嵐縣就實現了城鄉客運一體化由政策一體化、管理一體化到設施一體化、運行一體化的跨越。
嵐縣位于汾河上游,北西南三面有石山環繞,東為丘陵,溝壑縱橫,山地面積約占全縣總面積50%,行路難問題一直是多年來制約嵐縣經濟發展的“瓶頸”。直至2003年,全縣才僅有縣鄉公路10公里,至2005年才發展到100公里,覆蓋27個行政村。
2006年,縣委、縣政府把改變落后的交通狀況作為創優發展環境的重項來抓,當年就新增通村瀝青(水泥)路222公里,使全縣的縣鄉公路總里程達到300公里,覆蓋了50個行政村,初步形成了鎮與鎮相通,村與村相連,縣鄉村道與國省道連接貫通、縱橫交錯的公路網絡。
公路網絡的形成為嵐縣構筑“大交通、大公交、大流通”的城鄉客運一體化奠定了基礎。2007年,縣政府出臺了《嵐縣城鄉公交客運管理辦法》,確立了交通局為城鄉公交客運主管部門,也為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城鄉客運提供了保障。《辦法》的出臺打破了城鄉公交客運二元分割的局面。由于嵐縣城區面積不大,過去一些打著“公交”幌子,實際上是無證經營縣內客運的班車、出租車告別了在“兩不管”地帶游走的歷史,找到了真正的“娘家”。依據《辦法》賦予的職權,運管所將嵐縣城建公交出租公司的營運客車和金昌出租公司的40輛出租車納入管理范圍,并全部辦理了營運手續,使之成為合法的城鄉客運經營戶和出租車。
為了解決農村客車沒有固定的運營線路、停靠點、發車時間及客運市場混亂的現狀,縣委在城區綜合會議上對此作了專門安排,交通、運管部門在新站場無法確定,暫時難以實現“人歸點,車歸站”的客觀情況下,創新思維,轉變觀念,確定了“人歸點,運歸線”的城鄉客運發展目標。交通部門制定了《城鄉公交客運秩序整頓方案》,組織人員對城鄉客運線路、站點、站牌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規劃,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規劃出與縣域經濟發展和群眾實際需求相適應的城鄉客運主干線12條、縣城候車亭安裝點20個、農村候車亭安裝點6個和縣城停靠點兩個。
在城鄉客運線路規劃中,交通、運管人員本著多帶通村莊、工礦、旅游景點,多覆蓋人口的原則,深入全縣167個行政村對人口分布密度、集散規律和旅客流量、流向、流時及周邊工礦企業進行了摸底調查。在縣城運營線路和候車亭安裝規劃上,運管部門本著“添彩不彩亂,便民不擾民”的原則確定了放過中心(人民路)繞兩邊(向陽路、新建路)的往返線路和候車亭安裝規劃。農村候車亭安裝規劃配合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新農村建設先進村跟進規劃。
設計新穎,充分考慮到節約城市商業空間又方便居民出行的新型候車亭在嵐縣街頭的出現,既是城市綜合功能提升的體現,也是城鄉公交客運打破二元分割,統籌城鄉發展的標志,深受其惠的老百姓親切地稱之為“不移動的雨傘,風雨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