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奧運營銷勝算有多大?
2007-10-10 15: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慶期間的廣州正佳廣場,儼然變成了一個奧運會的主題公園。在聯想與可口可樂的聯合“炮制”下,這里讓人感受到奧運經濟的戰鼓已經擂響。
也就是在正佳廣場,沒有獲得贊助商資格的百事可樂并沒有“繳械投降”,而是帶著它剛剛“敢為中國紅”的新罐,對老牌對手可口可樂實施包圍戰。
“一場瞄
準2008年的奧運商戰已經打響,無論是贊助商還是非贊助商,都不愿錯失這個機會。”有關專家告訴記者。
據北京奧組委贊助商服務處項目經理柴荔透露,目前已經確定的北京奧運會贊助商有64家。一家擁有贊助商權益的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搶搭奧運快車、掘金奧運經濟固然是好事,但是由于此番北京奧運會的市場開拓創造了不少個“第一次”,而且中國企業也是第一次涉足其中,能否真正利用好這個機會,依然還有很多問號。
“互聯網贊助商”權益有多大?
近幾個月來,一場搜狐與其它門戶網站之間的“奧運商戰”幾乎成了一樁公案。
事情的緣起是今年7月,騰訊正式對外發布“奧運報道戰略”,充當挑戰搜狐贊助商權益的先鋒,隨后,搜狐的宿敵———新浪更是聯合騰訊、網易組建奧運報道聯盟,將矛盾進一步激化。
“三個零加起來還是零。”面對諸多門戶網站的圍攻,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顯得非常不屑。
然而,對手并沒有因此退卻,攻擊越來越猛烈。騰訊網站部總經理孫忠懷直言,他們必須要明白,搜狐權益的邊界在哪里。
在它們看來,搜狐擁有的只不過是北京奧運官方網站、搜狐首頁奧運推廣以及其它線下營銷的權益。也就是說,對于網站最為重要的“贊助商廣告投放”,搜狐并不會獨家享有。而這正是新浪們搶食“奧運蛋糕”的主攻點。
然而,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情?有關專家認為,“互聯網內容服務贊助商”在奧運會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許多權益當初并沒有完全定義清楚。有專家認為:“或許當初忽視了網站本身具有的媒體屬性”。
在這場爭論中,北京奧組委始終保持沉默,直到今年9月,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部長袁斌才表態稱,除搜狐外的互聯網公司不得進行奧運營銷,但她同時也坦言:“其它網站能否刊登奧運贊助商的廣告”還在研究當中。
出現三家啤酒贊助商是“特例”
在北京奧運會的64家贊助商名單中,記者發現,居然出現了三家來自同一行業的企業———百威啤酒、燕京啤酒以及青島啤酒。
“這不等于唱了一出‘三國志’?”有關品牌專家頗為形象地比喻說。在他們看來,這打破了國際奧委會一直以來堅持的“排他性”原則,給以后奧運會的開發增加了難題。
袁斌部長表示,簽下三家啤酒贊助商,的確“不完全符合國際奧運會的‘排他性’原則”,但她堅稱這是個“特例”。
據悉,這是北京奧組委與國際奧委會經過多次認真磋商,考慮到啤酒類別在北京奧運會所處的一種特殊環境和條件下作出的一種特殊安排。她指出,這其中既有“經濟方面的原因,也有品牌方面的原因,還有文化方面的原因”。
然而,北京奧組委并沒有解釋經濟方面、文化方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坊間傳言,青島和燕京的贊助額度都達到了1.3億元人民幣。
“但愿這個特例不會變成慣例,否則下次還會找到別的理由在另一個行業也開這樣的綠燈。”分析人士如是說。
據說,北京奧組委將保證各贊助商在推廣權益、接待等方面享受一致待遇,對啤酒行業,三家共享市場“排他權”。至于如何“共享”,或許只有等到明年,答案才能揭曉。
奧運營銷能否真正掘到金?
對于企業來說,北京奧運會固然是一個“天賜”商機,然而面對這場“家門口”的盛宴,中國企業能否真正掘到金,還是一個未知數。
“越做奧運推廣,我就越不明白我們到底在做什么,奧運究竟給企業帶來了多大好處。”一家擁有贊助商資格的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吐露了他的茫然。他告訴記者,與可口可樂相比,中國企業的奧運推廣聲勢猛烈,但沒有章法。
持同樣看法的還有聯想。其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陳紹鵬告訴記者,聯想的體育營銷還處于“非常幼稚”的階段,而可口可樂等跨國企業早已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并沒有看到非常好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營銷方案,擁有贊助權益的企業,很可能白白浪費掉寶貴的營銷資源。越來越多依靠創意制勝的非奧運企業,很有可能在未來脫穎而出。”沃天體育管理集團董事長郭杰日前通過媒體表示,如果企業僅僅采取非常機械、單一的營銷行為,只是將產品包裝、宣傳冊、終端專賣店與奧運標志機械地結合一下,那么寶貴的營銷資源肯定會被市場漠視和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