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數據公布

中國商品價格何以保持上漲態勢

2007-10-1 11: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現階段推動物價上漲的主導因素是成本提高,總體供求關系并不緊張。而近年來出現的較為嚴重的流動性過剩如果不斷加劇,累積到一定程度,亦會導致供求關系向偏緊方向轉化。
   今年以來,國內商品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從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大類物價水平來看,1-8月份全國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累計同比上漲3.56%,比年初上漲1.55%。另據統計,1-8月份全國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其中當月上漲5.3%。從大類商品來看,生產資料產品中漲幅較大的主要是資源性初級產品,如礦石、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石油及制品、化工產品等;消費資料產品中漲幅較大的是肉類、蔬菜、食用油等商品,有些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超過了兩位數。 
    對于今后商品價格的走勢,商務部前不久組織了一次問卷調查。多數觀點認為,2007年下半年商品供求平衡性增強,價格穩中趨升。由此可見,在不出現大的意外事件的情況下,一段時期內中國商品價格還將保持上漲態勢。 
    按照經濟學原理,商品價格上漲主要受到供應缺口和生產成本兩大因素制約:供應不足刺激銷售價格揚升;生產成本提高也會推動價格上漲。 
    商務部問卷調查數據顯示,雖然十年來首次出現部分食品供應偏緊的情況,但整體商品供求狀況,包括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在內,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產品還是占據絕大多數。在600種消費品中,只有5種食品供應偏緊,更多的產品,即109種消費品的供過于求矛盾則有所加劇。由此可見,產能過剩仍是現階段許多行業的主要矛盾,這一點并未因為物價上漲而發生根本性、整體性改觀。 
    供大于求的市場形勢之下,中國商品價格所以出現較大幅度上漲,其主導因素就是生產成本有了很大提高。我們現階段和今后所面臨的商品市場價格形勢是:產能過剩下的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 
    推動中國物價上漲的成本性因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資源性產品采購費用提高。近些年來,中國大量進口的礦砂、原油、大豆等,其進口價格都有較大幅度上漲。2007年前8個月累計,全國10種重要生產資料的進口價格在連續數年上漲的基礎上,又比去年同期上漲13.3%。 
    二是工資福利水平提高。近些年來,中國工人的工資與福利水平提高很快。預計這一趨勢將保持下去。有觀點認為,今后若干年內,中國勞動力的價格將上漲5成甚至1倍。 
    三是環保治理費用提高。目前中國環境污染嚴重,節能減排形勢嚴峻。主要是商品生產中的環保投入嚴重不足。預計今后商品成本中的環保費用將會有較多增加。 
    四是資金利息的增加。為了防止中國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中央銀行已經連續多次提高金融機構貸款利息,預計今后還會有加息舉措出臺,增大企業的生產成本。 
    五是美元的持續性貶值。預計今后美元還會貶值,由此拉動中國原材料進口成本的提高和大宗商品船運費用的增加。 
    綜上所述,今后一段時期內,中國商品價格都將明顯感受到不斷增加的成本推力。雖然下游行業產能過剩,總體市場關系供大于求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對沖這種物價推動力,但卻不能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只是傳導時間的早晚和上漲幅度的高低不同而已。 
    雖然現階段推動物價上漲的主導因素是成本提高,總體供求關系并不緊張,但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流動性過剩。如果流動性不斷加劇,累積到一定程度,亦會導致供求關系向偏緊方向轉化。受其影響,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就將轉變為成本與缺口共同起作用的復合型通貨膨脹。這種物價上漲局面較為復雜,很容易進入輪番上漲的惡性循環,處理起來更為困難,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既然今年以來物價上漲的主導因素是成本推動,同時也受到流動性過剩的影響,因此,調控市場物價形勢也要采取兩方面對策。 
    針對成本提高所推動的物價上漲,要遵照市場價值規律,疏而不堵。因為商品價格必須體現完全成本,并包含合理利潤。如果無視生產成本的提高,借助行政手段硬性壓制商品漲價,勢必破壞供應機制,將導致供求缺口;或者是降低產品質量,變相漲價,結果事與愿違。當然,對于市場物價形勢,政府管理部門也不是無所作為,但主要著力點在于打擊囤積居奇、聯手抬價。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在價格上漲的同時,由國家財政給以適當補貼。此外,面對成本型物價上漲,還要逐步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低保標準、提高退休人員工資、提高勞保標準、提高特殊崗位津貼等。因為收入多了,可以抵消物價的上漲。 
    針對流動性過剩將導致部分商品供應偏緊的情況,要堅持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如提高銀行準備金率、提高金融機構存貸款利息;要繼續堅持寬進嚴出、國際貿易平衡方針,將過大的貿易順差減下來;要加強對引進外資的管理,由一般性加工貿易引向高附加值產品和高技術產品上來,特別是要引導到環保行業上來;要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范圍,堅持人民幣升值趨勢;還要選擇適當時機,逐步減持過多的美元外匯儲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