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西部貧困地區外經貿發展調查報告

2007-10-1 11:0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蜀道印象 
  行駛在四川的山間,一路都是蕩漾不盡的綠色。今人在領略蜀地山水神秀的同時,耳邊已聽不到詩仙李白詠蜀道之難的嘆息聲了。昔日難于上青天的蜀道,如今變成了一條條高速公路、盤山大道,連部分村鎮里也修上了柏油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們依然習慣背著祖輩留下來的竹筐走山路,但路好走了,昔日閉塞的生活畢竟有了改觀。 
  但就是在這片蕩漾不盡的綠色里,在人們看不清的暮靄深處,依然有不為人所知的貧窮,依然有赤足失學的兒童,依然有陋室孤燈的清貧。 
  西部貧困地區的經濟建設就是在這樣艱難的起點上起步的,經過商務部扶貧工作的多年努力,目前,一些區縣級的企業竟可以做起國際貿易了,記者在四川南充市儀隴縣和廣安市廣安區就看到了這樣的企業。 
  儀隴縣和廣安區分別是偉人朱德和鄧小平的故鄉,也是商務部的對口幫扶地區。不久前,商務部直屬機關黨委青年工作部、部團委和部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組織商務部團員青年前往四川儀隴和廣安地區,開展"心系貧困地區,踐行’三個代表’"主題教育和扶貧學習調研活動,本報記者參與了全程的所有行動。 
  商務部的兩個對口扶貧點都設在西部地區,與西部大開發結合起來、與發揮當地經濟優勢結合起來、與發展外向型經濟結合起來已成為商務部扶貧的一個方向。十幾年來,兩區縣的外經貿事業取得了初步發展,成長的軌道上留下了一串引人關注的故事。 
  西部農業:訂單經濟嶄露頭角 
  商務部青年扶貧團一行深入到貧困地區村村戶戶的時候,沿途看見很多生動有趣的標語,其中有一條是這樣寫的:“一家養上5頭牛,三年蓋上小洋樓”———這應該是當地政府為鼓勵農民致富而構思的標語。 
  事實上,能養上5頭牛的家庭在貧困地區還是少數,能蓋上小洋樓的家庭更是少而又少。在儀隴和廣安地區,發展養殖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走在四川的鄉間,隨處可見農民散養的雞、鴨、鵝、豬等禽畜,但是上規模的養殖業難得一見。由于資金困難、技術缺乏、觀念落后等原因,絕大多數家庭的養殖業都停留在較為原始的水平,而這樣的水平距離農民脫貧致富的目標還相差甚遠。 
  在我國農村目前的經濟結構調整中,發展養殖業和種植經濟作物,本來就是一個重要的調整方向。廣安、儀隴雖然自然資源條件不同,但都具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各自的經濟優勢,目前廣安已形成柚子、茶葉、蠶桑、畜禽、蔬菜、藥材等6大優勢產業;儀隴則以生豬、蠶桑、中草藥、傳統農業等為主。 
  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把扶貧工作與發揮當地經濟優勢結合起來,成為商務部在幫扶地方經濟發展時思考的內容,而這也正符合商務部“三個結合、兩個轉向”的扶貧工作方針。十幾年來,商務部扶貧工作充分利用當地特色經濟和優勢資源,幫助他們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展適銷對路的農副產品加工,從而擴大產品出口,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安排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西部發展資金、扶貧資金(解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村道路、村衛生院、人畜飲水等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外貿出口配額、提供國際項目援助等形式,幫助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在當地人民的努力下,儀隴、廣安兩地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嶄露頭角,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力,少數企業的產品已走向國際市場。 
  在商務部青年扶貧團學習調研期間,深入參觀了若干農產品加工企業,比如儀隴縣復興生豬良繁合作社、廣安朗德鵝業公司(這兩個公司都與當地養殖戶合作)、廣安巨泰油脂化工廠(該公司與當地油菜籽農戶進行合作)等等。我們發現,在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過程中,“公司+農戶”模式開始被當地人接受,并顯示出其優越性和生命力。 
  以儀隴縣復興生豬良繁合作社為例,該合作社在建設之初利用2002年商務部援助當地進行產業調整的10萬元資金作為啟動資金,走上了“協會+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其運作模式是由合作社引進國外的無公害瘦肉型優質生態豬,繁殖種豬,交給農戶飼養小豬,再由合作社負責回收、銷售,形成“自繁、他養、回收、銷售”一條龍生產。 
  “公司+農戶”形式除了形成規模化經營等優勢外,還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參觀期間,當地人給記者講述了儀隴人從前養豬時遇到的難處,當地政府為幫助農民增收,從國外引進優良生豬品種,鼓勵農民飼養,但農民卻不怎么領情,不愿飼養,原因是不懂得新品種的飼養技術,怕有風險。有的農戶在動員下養起了種豬,但飼養過程中出現許多技術障礙無法解決,從此更打消了飼養積極性。“公司+農戶”的形式給農民解決了技術關,技術問題由公司統一負責指導,因技術帶來的風險也由公司負責,這就為個體農戶發展養殖業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 
  “公司+農戶”模式是目前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領域興起的一種很流行的經營模式。但在西部貧困地區,這種經營模式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風險誰來承擔?也就是說如何切實保護農戶的利益。 
  一位曾多次赴海外考察的農業專家對記者介紹,在美日等發達國家,農業產供銷一體化組織發展得相當成熟,使農民對銷路不用操心,同時也對農民的利益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而目前在我國,農業產供銷一體化的發展程度還很低,很多合作社的組織管理方式有自己的隨意性。記者看到貼在儀隴復興生豬良繁合作社墻上的風險承擔約定,其生豬銷售方式有三種:一是社員隨行就市,自主經營;二是引進成都大型企業登門收購;三是市場疲軟時,滯銷商品豬由合作社統一收購,組織外銷。因防疫技術不到位造成生豬疫情蔓延死亡的由合作社全額賠償。每月收取2元的生豬技術服務費,由技術員負責注射疫苗。以上條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民的銷售風險和技術風險。剛剛完成一期工程的廣安朗德鵝業公司目前還停留在飼養種鵝的階段,還未與農戶開展合作,但就飼養風險誰來負擔的問題,公司與農戶就展開了討論。農戶最擔心的是,鵝雛喂死了怎么辦,誰賠錢?這一問題公司與農戶尚未答成統一意見。 
  農戶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農民參與合作養殖的積極性是否得到激發,這是“公司+農戶”模式發展初期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關系到農村經濟的規模化、組織化程度能否有效提高的重要因素。 
  第二個問題是,怎樣形成生產加工一條龍體系? 
  在參觀上述地方企業的過程中,商務部青年扶貧團成員注意到,貧困地區禽畜產品加工業要想走向國際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比如如何使產品符合國際標準,怎樣形成與生產基地配套的加工體系,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使自己的優勢農產品經過一系列的程序走出國門,在西部貧困地區能做到這一步的企業目前還是少而又少。在有“苕國”之稱的南沖市西沖地區,當地企業與紅薯種植戶合作,開發紅薯深加工,生產的粉絲已出口到北美等地。這樣的例子必竟還是少數。很多企業雖然萌生了打入國際市場的愿望,但具體操作起來卻發現,這中間還缺少很多環節。 
  再拿儀隴復興生豬良繁合作社和廣安朗德鵝業公司為例,前者目前缺少與之配套的屠宰廠,后者很想開發生產在歐洲消費量很大的鵝肝醬,也知道這種高附加值的產品在國際市場比鵝肉、鵝毛產品的利潤大得多,但是建立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鵝肝加工廠又談何容易。 
  即使走進了國際市場,實力薄弱的西部農產品企業的日子也是如履薄冰。比如,養豬業是儀隴農民重要的生計來源,以這一產業為依托,儀隴建立了若干腸衣加工企業,有的公司已在歐盟注冊商標,產品出口至歐美十多個國家。但自從去年歐盟對中國動物源性產品下了禁令以后,腸衣出口公司元氣大傷,至今仍難以恢復原有水平。 
  把特色農產品從田間地頭銷往國際市場,這是一條非常漫長的道路。四川豐饒的自然條件是當地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的先天優勢,但目前初步發展起來的“公司+農戶”生產模式的經營鏈條還主要集中在農產品種植、養殖及簡單加工領域,如何向國內和國際標準看齊,解決農產品深加工、物流配送、市場營銷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應該是下一步要做好的事。 
  但是農業產供銷組織的出現,訂單農業的出現,已經為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業顯露了發展的契機。農村經濟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生產的規模化水平正在一步步提高,相信“公司+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也將在探索中成長。 
  西部外貿:何日突破銷售渠道瓶頸 
  剛剛試水的西部外貿企業正渴盼著揚帆遠航、縱橫商海之日的到來,但這個目標還遠未實現,西部貧困地區的外貿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商務部青年扶貧團成員與當地企業座談和對當地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后得出的體會。 
  商務部青年扶貧團一行在儀隴、廣安兩地參加了三次座談會,這幾次座談會的難得之處在于,來自商務部有關各職能司局及部分直屬單位的代表得以與當地政府官員、企業代表進行長時間面對面的交流。會上來自商務部不同司局的同志詳細咨詢了當地企業在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并積極獻計獻策。據廣泛了解,目前西部貧困地區外貿企業的發展特點及面臨的難題主要有: 
  1.民營經濟顯活力 
  當地人士介紹,在廣安區,目前除電力企業為公有制企業外,其它企業均為民營企業———沒想到民營經濟在西部貧困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如此充滿活力,這一情況引起了記者的濃厚興趣, 
  一路上,隨處可見“三個轉變”的標語,這是四川省在學習“三個代表”的過程中提出來的口號,即:加快民間資金向民營資本轉變;加快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轉變;加快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轉變。民營經濟的掘起正是這個轉變步伐中的一部分。一些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在經過股份制重組后重現生機。民營經濟以其自身活力成為目前儀隴、廣安兩地經濟的主體。 
  2.外貿企業實力薄弱 
  區縣級企業在做外貿方面的起點是很低的,它們往往最初只是給省外貿公司供貨而已,真正獨立做外貿也就是這幾年的事。 
  但由于儀隴廣安兩地是商務部的對口幫扶地區,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各項外經貿政策都對兩區縣予以了傾斜,此外商務部十幾年來從資金、物資、項目、信息、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對兩區縣的經濟建設進行大力扶植,因此兩區縣的外經貿發展水平高于同等條件的其它西部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大有作為的產業,一些產品也打入了國際市場。 
  不過總體而言,兩區縣外貿企業規模小、產品結構單一、科技含量較低、高科技企業數量幾乎為零,兩地的外貿進出口額也不大。 
  3.信息不暢,銷售渠道單一 
  西部貧困地區企業地處偏遠,信息不暢,觀念落后,因此銷售渠道問題成為發展瓶頸。銷售渠道問題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生產型企業多,經營型企業少。貧困地區的企業絕大多數為加工出口型,而流通領域外貿企業則很少。很多區縣級的企業從前只是給省外貿公司供貨,沒有積累多少國際市場的經商經驗。 
  二是間接出口多,直接出口少。據儀隴縣所在的南充市副市長王靜莉介紹,南充市去年出口總額達8000萬美元,但其中約6000萬美元屬間接出口,很多外貿企業都是靠借船出海才把產品推向國際市場。比如儀隴金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近年已經獲得外貿自營權,由于沒有自己的銷售網,搞外貿業務還是全靠代理,今年1-7月該公司出口1160萬美元,幾乎全部為間接出口。 
  據商務部扶貧辦主任潘牧旭介紹,內陸省份最需要的是信息,最缺少的是機遇。加強宣傳意識,是當地企業拓展銷售渠道的一個途徑。據其介紹,商務部計劃在部局域網上設扶貧網頁,來幫助這些地區的企業交流信息,擴大影響。 
  在這次學習調研活動中,來自商務部信息化司的同志給當地企業免費贈送了世界進口商名錄和世界進口商查詢卡。也許對很多當地企業來說,電子商務還是一個太時髦又太陌生的東西,然而小型外貿企業要想走出銷售渠道不暢的困境,電子商務無疑是一個既現實可取又立足長遠的應對之策。 
  商務部信息化司陳源認為,由于實力有限,小型外貿企業做電子商務,不必像大企業那樣先行安裝昂貴的電子商務系統,或搞局域網,可考慮登陸商務部的中國貿易指南網站或其它電子商務網站,尋找國際市場商機,一步一步的做出效果。她還認為,電子商務省時、省力、省錢,企業不用則已,一用就會放不下。 
    對西部偏遠地區的中小企業來說,克服固步自封的落后心理,增強主動營銷的積極性,走出去參加適合自己的各種展會,是打通銷售渠道不暢的又一有效辦法。 
  4.人才缺乏,觀念落后制約經濟發展 
  人才缺乏,觀念落后成為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據當地人形容,很多貧困地區人民一輩子所追求的就是蓋房子-娶老婆-養兒子-再給兒子蓋房子這樣循環的生存模式,一輩子也走不出山村的那片天。這種閉目塞聽、與世隔絕的生活不是世外桃源,卻是滋生貧窮和愚昧的沃土。 
  在廣安區化龍鄉外經貿希望小學,商務部青年扶貧團一行看到高大的教學大樓映襯著孩子們天真的笑臉時都感到分外喜悅。商務部黨委青年工作部部長王茂春向記者介紹說,幾年前,他參與過為這所小學的建立而發起的捐款活動,化龍鄉外經貿希望小學就是這樣在商務部的資金支持下建立的。事實上商務部在西部貧困地區新建、改建了幾十所希望小學,希望小學的教學樓往往成為本鄉或本村最好的建筑。 
  缺乏國際市場知識是西部外貿企業普遍反應的困難,因為做生意沒經驗,有的企業受騙上當,甚至導致破產,令人痛惜。商務部扶貧工作在成人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幫助兩區縣開展國際勞務合作,組織基層干部和專門人員到沿海發達地區或國外參觀培訓等等。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人才是西部發展的主力,教育是西部發展的希望。 
  貧窮不會是西部貧困地區人民永遠的生存狀況。我們在巴山蜀水感受到了貧窮,更看到了希望。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