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郵政公社總裁西川孝文上周在眾議院的會議上向議員們表示,公社將采取措施,保護郵政儲蓄銀行及郵政壽險公司在日本郵政私有化過程中,免受其他公司,特別是免受外國公司的收購。他所提及的郵政儲蓄銀行及郵政壽險公司是日本少有的國營公中最龐大的資產。對于這個國家正在積極推進的郵政領域的改革而言,這一表態再次凸現了改革者的謹慎心態。
私有化引發被收購風險
日本郵政公社將成為郵政儲蓄銀行、kampo壽險公司以及另外兩個將于2007年10月創建的新公司的控股公司。
而按照之前獲得國會通過的改革方案和7月31日剛剛公布的郵政私營化路線圖,郵政儲蓄銀行及壽險公司計劃在成立4年內上市,由此可能面臨被收購的問題。一些觀察者指出,美國的金融大鱷對這些資產已經垂涎三尺。
西川孝文在日本眾議院會議上表示,即使在郵政私有化之后,郵政儲蓄銀行及郵政壽險公司仍然是重要的國家資產,應當受到保護,避免被外國公司以任何成本收購。他表示,日本郵政儲蓄集團將制訂明確的反收購舉措,比如向現有股東發行認股權證。
日本郵政集團管理層的措施并非多余,要知道日本郵政儲蓄銀行一旦獨立,將成為世界上資產最多的一家銀行機構:其儲蓄余額在2005年5月的時候就達214.1萬億日元,約為2004年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40%,比當時日本四家最大銀行的存款余額總和還多。郵政保險業務則相當于日本國內最大的四家人壽險公司的總和。這僅僅是日本龐大的郵政系統中的一角而已。
從“公司化”到一分為四
日本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了一系列的重大經濟改革,涉及領域包括國有鐵路、航空業、煙草專賣公司以及金融業等等,只有郵政被小心擱置了。所以這場改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郵政領域龐大的人事網絡已經在日本政治中形成重要勢力。當改革方案2005年在參議院受阻后,堅持改革的首相不惜賭上自己的政治前途,解散國會重新選舉。改革派最終贏得了選民的支持,繼續執政的小泉純一郎的改革方案此后在新選舉產生的眾議院獲得通過。
實際上,改革的第一步在2003年已經邁出,根據2002年通過的郵政公社法案,日本郵政事業廳改組的郵政公社JapanPost于這一年正式掛牌運營。這家仍舊屬于國營身份的機構接受了郵政系統全部雇員和業務,成為日本最大的國營企業。
2005年的改革方案旨在把郵政公社一分為四,即將郵政公社改為政府全資控股的公司,并把郵政業務分為郵遞事業公司、窗口網絡公司,把郵政儲蓄部門改為郵政儲蓄銀行,簡易保險部門改組為郵政保險公司。根據這一計劃,改革將在2007年啟動,基本上到2017年才能全部結束。
改革結果對同業不公?
不過批評者認為,兩家新公司規模龐大,在與現有同行業公司競爭時會擁有優勢,對同業不公平。
根據日本郵政公社7月底向政府提交的計劃書,新的郵政儲蓄銀行初步命名為Yucho銀行,將擁有226.99萬億日元(約合1.98萬億美元)的資產,由此將成為世界上資產最多的銀行。而日本最大的私營金融集團三菱UFJ金融集團資產為187萬億日元。新成立的郵政保險公司擁有資產114.59萬億日元(約合1萬億美元),規模也遠超日本最大的保險公司生命保險公司的50萬億日元。
兩家新的金融機構都將擴展其業務領域,Yucho銀行將開展儲蓄、私人貸款、信用卡、債券和經營投資信托業務,新的郵政保險公司則會將業務擴展到人壽之外的其他領域。兩家公司都將取消或者提高此前的儲蓄或投保最高1000萬日元的限額。
地方金融機構對此表示出警惕與擔憂。日本的全國地方銀行協會會長瀨谷俊雄發表書面談話,指出計劃大綱具有明顯的業務擴張和沖擊民營的傾向。談話呼吁郵政民營化擴大業務的前提是必須確保與民間機構在公正的條件下競爭。該協會企劃部的諫山表示,郵政民營化過渡期仍然保留著政府出資部分,這有失公正性。這直接威脅到支撐地方經濟的地方銀行的經營基礎,甚至可能給地方金融系統的穩定帶來極大破壞。
業務開放進展緩慢
向民營機構開放業務領域的進展也相當緩慢。批評者稱,政府在允諾向民營機構開放物流業務之后尚未發出一張牌照。郵政物流系統幾乎控制了日本物流市場的半壁江山。2004年日本郵政系統承接的信函、包裹總數達250.4億件,而該國著名的
物流企業“大和運輸”私宅配送部門的交易量僅為10.6億件。2003年日本郵政實行企業化經營后,負責郵政行政的總務省仍不批準民間企業參與郵政物流競爭。
與此同時,部分媒體則質疑在政府將其對公共服務的控制權賦予私有企業后,可能會削弱公眾對公共服務的控制,進而造成公共服務質量下降。因為人們擔心郵政民營化后,為避免赤字,可能關閉一些低收益地區的郵政儲蓄、簡易保險機構,這將使這些地區成為金融空白區域。
不過,總務省在8月初的一起郵資造成的服務糾紛事件后,向郵政公社發出改善內部管理和服務水平的命令。這也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改革的效果看來已經在顯現了。
■細節
投遞業務開放與管制
根據《日本私營公司提供函件投遞服務法》,郵政開放的業務范圍包括:
1.國內普通函件投遞:
函件的尺寸40×30×3(厘米)或更小,重量250克或更輕;
函件交寄三天內送達收件人。
2.國內國際特定函件投遞業務:
函件需要在交寄三小時之內進行投遞;
郵資1000日元以上(含1000日元);
函件的長、寬、厚尺寸之和超過90厘米或重量超過4公斤。
私營公司從事普通函件投遞業務要取得業務經營許可證。總務大臣負責審批并頒發許可證。私營公司需要預先向總務大臣通報相關服務的資費標準。
■背景
郵政壟斷曾導致職位世襲
事實上,一直以來日本郵政都是政府的一部分,它擁有27萬名公務員身份的雇員,約占日本政府雇員總數的30%.2.47萬個郵局遍布日本國內各個角落,從事著包括郵遞、儲蓄和簡易保險以及物流等多種業務。而且這種地位是絕對壟斷的,任何民間企業或個人都無權進入這個市場參與競爭———更滑稽的是,這種壟斷甚至表現在一些基層郵遞員(或者郵政局主管人)的職位是可以世襲的。
但是這種壟斷經營和精密的業務網絡并沒有帶來利潤:日本郵政業務并不賺錢,而且需要政府補貼。改革后成立的日本郵政公社的賬目上累計赤字一度高達8500億日元。這種局面在日本經濟的黃金時期并不顯得扎眼,但是在經濟泡沫于上世紀90年代破滅之后,大量的冗員和高額的政府補貼讓日本郵政成為改革派們的眾矢之的。
曾經擔任郵政大臣的小泉純一郎深知其中積弊,2001年擔任首相之后,他就誓言改革。這位作風頗硬的新首相的外祖父在明治時代曾經擔任當時負責郵政事務的大臣,今天遍布日本的全國性的郵政網絡是他的主要功績。
編譯整理/李嘉陵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