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可謂是妙語,在現代生活中,"物流無處不在",但你知道"物流"一詞究竟是何時誕生的嗎?
明治時代(1868年)以前,日本沒有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想法的習慣。因為有如此習慣,故不存在其概念。明治以后,從西方傳進了"speech",但日語究竟怎么說呢?當時誰也不懂(福澤諭吉把它稱為"演說")。
物流也一樣,直至1950年,日本不存在"物流"的說法和概念,構成"物流"的"運輸"及"保管"等活動和語言是存在的,可"物流"這種說法是沒有的。
因朝鮮戰爭的特殊需要,戰后的日本經濟開始復興,經濟發展很快,國內需要流動的物資不斷增加,這樣就出現了公路、港灣、鐵路、運輸業、企業倉庫及運輸車輛難以應付的可能。所以,產生了應該綜合對待的需求。
在流通領域,誕生了系統化的思想,貨物裝卸要求"綜合"處置。為了研究這個課題,當時的日本生產率本部派遣了調查赴美國調查,其主題是"流通技術"(Distribution Technics )。但他們把Physical Distribution (簡稱PD)帶了回來。PD在美國是指把商品的流動綜合起來加以處理的功能。這種功能也被說成"物理性流通",又說成"物的流通",然后簡稱"物流"。"物的流通"這種要領和說法到了60年代中期才被認識。
美國在90年代初延生的Distribution 和Marketing 這些詞匯和概念。這就是在日本所說的"流通"。作為其功能之一的"物資供應"(Physical Supply )這種說法被認識的時間是1930年,從940年起變成了"物的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
但是,從1950年到1960年,在美國軍事用語"后勤學"(Logistics)一詞作為企業一個新的經營思想進行商界。
現在,在美國,流通(Distribution)和物的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這些說法和概念仍存在,但在企業卻使用Logistics。
在日本開始普及Logistics這種說法和概念是80年代后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