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概念主要通過兩條途徑從國外傳入我國,一條是在80年代初隨“市場營銷”理論的引入而從歐美傳入,因為在歐美的所有市場營銷教科書中,都毫無例外地要介紹“Physical Distribution”,這兩個單詞直譯為中文即為“實體分配”或“實物流通”,我們普遍接受“實體分配”的譯法。所謂“實體分配”指的就是商品實體從供給者向需求者進行的物理性移動。
另一條途徑是“Physical Distribution”從歐美傳入日本,日本人將其譯為日文“物流”,80年代初,我國從日本直接引入“物流”這一概念至今。
在物流概念傳入我國之前,我國實際上一直存在著物流活動,即運輸、保管、包裝、裝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其中主要是存儲運輸即儲運活動。國外的物流業基本上就是我國的儲運業,但兩者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差別在于:
1、物流比儲運所包含的內容更廣泛,一般認為物流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相關信息活動,而儲運僅指儲存和運輸兩個環節,雖然其中也涉及到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信息活動,但這些活動并不包含在儲運概念之中;
2、物流強調諸活動的系統化,從而達到整個物流活動的整體最優化,儲運概念則不涉及存儲與運輸及其他活動整體的系統化和最優化問題;
3、物流是一個現代的概念,在二次大戰后才在各國興起,而在我國儲運是一個十分古老、傳統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