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航運業務虧損拖累,中國外運半年純利倒退36%至3.21億元(人民幣,下同),董事長趙滬湘在港強調
快遞、貨運代理和船務代理是公司未來的核心業務,下半年更計劃投資15億元在沿海地區興建物流及倉儲設施。
中外運表示上半年整體營業額增長11.9%至147.811億元,個別業務如汽車運輸及快遞更分別上升71%及31.2%,但國際航運市場運費下跌,令公司航運業務首次錄得1.39億元虧損,與去年同期盈利1.25億元比較大為遜色。執行董事兼總裁張建衛指主要航線的運費跌幅達30%至40%,中日航線更出現往日本零運費的情況,他強調航運業務是公司的支持性業務,意義重大,因此不會出售。但未來有關業務在整體所占比重會逐步降低。張建衛又表示將透過調整航線及船舶結構、與合作伙伴共同經營航線及與碼頭公司商討等降低營運成本,航運業務在下半年會有所改善。
快遞業務方面,中外運2004年底開始發展國內快遞業務,目前設有網點132個,盡管業務至今未貢獻盈利,但張建衛以“非常燦爛”來形容國內快遞市場,他表示計劃將網點增加300至350個,并期望可于一至兩年內轉虧為盈。國際快遞業務上,中外運仍將維持與UPS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被問及母公司中國外運集團會否整體上市時,董事長趙滬湘表示當中涉及關連交易及不同省份的業務質量,因此存在一定困難。但他同時指出近幾年內陸地區部分業務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不排除日后母公司會將一些優質資產或業務注入中外運。
中外運上半年資本支出為5億元,而下半年計劃動用15億元進行多項投資,當中包括在
上海洋山港及
大連大窰灣興建貨柜堆場、在上海外高橋及
廣州黃埔發展物流中心及投資
深圳平湖的30萬平方米綜合物流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