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三峽庫區現代物流業發展前景廣闊

2006-9-14 20:3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新華社重慶9月13日電(記者黃豁)經過10多年的移民搬遷建設,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經具備了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優勢和現實需求,其發展前景較為廣闊,對于提高三峽庫區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峽庫區具備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基礎優勢
    三峽庫區具備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區位優勢,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三峽庫區地處長江上游和中西部結合帶,承東啟西,是撬動“連接中國11個省市區,跨越東、中、西三大經濟帶,輻射近4億人口的長江流域”這一杠桿的支點。重慶是西部地區唯一同時具有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的特大城市,為三峽庫區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支撐。
    重慶鐵路除原來的成渝鐵路、川黔鐵路、襄渝鐵路與外界相通外,新建成了達萬鐵路(四川達州市至重慶萬州區),使萬州港成為三峽庫區首座水鐵聯運港,港口的經濟腹地由此擴大到四川北部和陜西南部。渝懷(重慶至湖南懷化)鐵路將使重慶至東南沿海地區的鐵路運程縮短270~550公里。重慶還將開工建設遂渝和萬宜兩條鐵路。遂渝鐵路西起四川遂寧,東至重慶,和渝懷鐵路共同構成西南出海大通道,能縮短四川盆地出海距離500多公里。遂渝鐵路的設計時速達140~160公里,使成都到重慶4小時之內就能到達。萬宜鐵路(西起重慶市萬州區, 經湖北利川、恩施到達宜昌,全長300 多公里)的建成將使達萬鐵路運行效益提升,它已被納入了全國鐵路八縱八橫的網絡中。未來7條鐵路匯集將使重慶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
    目前,重慶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300多公里。第一條繞城高速公路建成,一個80多公里的圓弧將主城九區“圈”住,駕車行完全程僅需一小時,這為進行商品配送奠定了基礎。重慶是長江上游唯一擁有國際機場的城市,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一期工程已建成年貨運能力75萬噸。
    長江三峽工程建成后,重慶港作為庫區大港,水位條件將大為改善,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重慶港。重慶將成為長江上集裝箱運輸集散地。同時,全市已建成主港口38個,其中年吞吐量100萬噸以上港口9個,3000噸級船駁碼頭8個,并有了集裝箱專用碼頭。這些交通基礎設施無疑為開展現代物流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峽庫區對物流業的現實需求增長快
    三峽庫區的倉儲設施發展初具規模,對現代物流業的需求增長。據重慶市物流與倉儲協會統計,重慶市擁有189 萬多平方米的倉庫、15億公斤容量的糧庫、125萬立方米的石油庫、6萬噸容量的冷藏庫、4.7萬平方米的危險品倉庫、貨場38萬平方米。 這些倉儲設施還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并且大都配備有相應的運輸車隊、組織形式均為儲運公司,實行信息化管理,正規倉庫基本達到現代物流企業的硬件要求。
    同時,重慶的制造業發達、原材料、產成品數量大、貨源充足。重慶是一個綜合性的老工業基地,工業門類齊全,工業基礎雄厚,輕重工業并舉,配套能力強。經多年發展,形成了汽車、摩托車等一批帶動能力較強的支柱產業、優勢行業和拳頭產品。這些產業對各種原材料需求量大,產成品數量也大,將會產生大量的物流,出現對現代物流業的現實需求。特別是最近幾年,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工業企業為減少投資風險,同時也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客觀上需要物流企業為其提供配套服務。
    隨著重慶市商業連鎖超市的迅速發展,尋求社會化統一配貨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重慶各級各類市場發展迅速。擁有各類專業化程度較高、功能較齊全、吞吐量大、輻射范圍廣的商品交易市場。目前全市商品交易市場已達2332個,5000平方米以上的達80多個,在全國最大的500家商品交易市場中,重慶有11家,其中朝天門市場列20位,2000年成交額達72.1億元,列西南地位首位。大市場必然帶來大流通,對物流有大需求。隨著重慶發展現代物流業,與國內、特別是長江上游地區、西部地區及長江流域實施配套服務的潛在需求也不可忽視。
    發展現代物流業尚需多管齊下
    萬州、奉節、云陽等三峽庫區城市的干部建議,當前應建立以配送中心為支撐的覆蓋三峽庫區的物流配送系統。這一配送系統的建成有利于節省區內物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適應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同時,以發展三峽庫區水路和鐵路為支撐的物流系統作突破口,為將三峽庫區建成西部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打下基礎。水路運輸是三峽庫區的優勢,特別是隨著長江三峽大壩的建成,三峽庫區的水運條件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因此主要以水運和鐵路為支撐的物流中心的建設是三峽庫區“十一.五”期間的物流發展的最佳選擇。物流中心的建設主要應以重慶港為龍頭,依靠重慶港現有設施條件,大力發展水運和水陸聯運集裝箱碼頭及貨場,先期可考慮以重慶市區的九龍坡和寸灘、萬州區為基地建立區域物流中心。
    專家認為,企業是現代物流業的主力軍,只有充分調動起企業的積極性才能使三峽庫區的現代物流業得到大發展。為激活三峽庫區物流業這潭“死水”,應該引入競爭機制。將一兩家有實力的外資或內資物流企業引進三峽庫區,通過它們來給三峽庫區企業加壓,促使他們在“外敵”“強敵”面前團結一致,主動進行改革、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經營格局,逐步實現企業的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做強做大自己,進而帶動三峽庫區整個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政策方面,庫區物流企業建議,應該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規范企業登記注冊前置性審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為物流企業辦理登記注冊時,除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發布決定規定外,其他前置性審批事項一律取消;改革貨運代理行政性管理。取消經營國內鐵路貨運代理、水路貨運代理和聯運代理的行政性審批,加強對貨運代理經營資質和經營行為的監督檢查。取消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經營資格審批,加強后續監督和管理。按照國家民航總局制定的新的民航貨運代理管理辦法,改革民航貨運銷售代理審批制度。對危險品等特種貨物的運輸代理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凡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沒有明確限制準入的現代物流經營領域,一律向非國有企業開放。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