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
滄州市獲悉,黃驊港淤積和驟淤問題已得到解決,已具備建設綜合性深水大港的良好條件。
黃驊港能否建成綜合性深水大港,航道的淤積特別是驟淤問題始終是一個根本性制約因素。在黃驊港十幾年的科學論證和建設實踐中,特別是經過2003年10月特大風暴嚴重驟淤之后,河北省和交通部、神華集團集中全國35名頂級水運界專家,進行集中研究攻關,現在其淤積基本原理已基本掌握:黃驊港區域沒有外來泥沙,淤積系大風波浪拍沙,泥沙隨潮流不規則滾動所致。根據這一情況,2004年9月,黃驊港開始修筑防波堤導流防沙,2005年9月雙向22公里防波堤完工,防沙效果十分顯著。去年“麥莎”臺風引發風暴潮,潮高超過警戒水位0.2米,沒有造成明顯淤積,充分證明了黃驊港解決淤積和驟淤問題已經找到了科學的方法。
目前,神華集團已委托有關單位對黃驊港進行300米雙向重載航道的數模研究,航道寬度今年要由140米拓寬到170米,水深達到13米,運力將達到2億噸以上。計劃在3年內達到水深14—15米,寬度為300米的雙向10萬噸位重載航道,運力可達到5億噸以上。
據悉,去年12月28日,由交通部規劃院編制的《黃驊港總體規劃》通過省交通廳組織的專家評審。黃驊港綜合大港的建設有了規劃依據,建設條件已基本成熟。按照規劃,黃驊港可以和
天津港、
唐山港聯合打造成組團式的國際港航中心,作為拉動京津冀都市圈經濟乃至晉、陜、寧、內蒙古、甘、新、魯北、豫北等地區的一個巨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