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拉面——一個中式快餐品牌,不僅在洋品牌林立的國內快餐業領域內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而且很快就成功地打入了美國市場、歐洲市場和新加坡市場,成為我國餐飲業中成功的佼佼者。馬蘭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于它規范完善的物流系統設計。科學合理的物流系統保證了企業各個環節的物品供應,使生產、銷售能夠穩定有序地發展。
供應物流:強有力的供血機能
馬蘭從建立之初就十分注重自己的物流規劃,建有一套完備的物流體系。創建初期他們選擇了連鎖式經營發展模式,克服了傳統作坊式生產的弱點,在各連鎖店中實行統一配送管理。同時,他們從原材料產地入手,嚴抓購貨源頭。在西北和華北兩大牧區建立牛肉生產基地;在
蘭州和
北京建立湯料和面劑生產加工基地;在岷汕建立無污染天然調味料種植生產基地;在甘谷建立辣椒生產基地;此外,馬蘭還建立了花椒、干姜、牦牛肉、筷子等生產基地。 馬蘭在
秦皇島有一個總的物流中心。全國各地的原材料都是從這個物流中心發出的,該中心負責配送包括面粉、牛肉、湯料、可樂原漿等主要制作原料。原材料首先從各基地運到秦皇島,經過嚴格的質量檢驗后,按重量分裝成標準的包裝,再由秦皇島送到各城市的配送點,最后用小貨車送抵各連鎖店。其中,從秦皇島發出的配送物品,大部分由公司自己負責,而進入各城市后基本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 像所有的連鎖企業一樣,馬蘭也有自己的內部網絡,并配有一個龐大的信息管理系統,每個店鋪都是一個終端。各店鋪提前一天通過網絡提出要貨申請,包括原料名稱、品種、數量等。一般情況下,申請會在一至兩日內得到滿足。馬蘭的送貨車采用全封閉式的集裝箱貨車,保證食品的衛生、清潔,防止外界污染。
生產物流: 速度造就中餐奇跡
“工藝是龍頭,物流是關鍵”,在馬蘭拉面的生產過程中,幾乎每一種產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工藝流程,每一種產品都要流經不同的加工間。各工序之間有平行、有交錯,但無論路徑如何、工藝如何,每一碗面始終都是井然有序地按操作規范實現著它的流程。從點菜單到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面出鍋,平均時間為2分鐘。當有客人點餐后直接按要求拉成細或粗的面條。拉面間和前臺只隔著一扇透明的玻璃窗,顧客可通過它看到拉面制作、下鍋、出鍋的過程。 與麥當勞、肯德基等西式快餐相比,馬蘭的確顯得有些不時尚,但從中式食品復雜的加工工藝來講,馬蘭的生產速度是一個質的飛躍,也正是這種速度造就了今天成績卓著的馬蘭拉面。 馬蘭拉面除了以爽滑、細膩、面筋含量足、口感好著稱外,每碗還輔以鮮嫩的牛肉。牛肉從青海、甘肅等地的天然牧場,經過加工后,由位于秦皇島的馬蘭物流中心統一配送到各地區的分中心。牛肉進店后,經加工先放入冰箱,有顧客點餐后即在涼菜間切塊、裝盤。而涼菜間與前臺也只是一窗之隔,廚師可以通過窗口直接將菜傳給前臺的服務人員,既省時、省力,又便于服務人員詢問菜的加工情況。
銷售物流:一窗之隔的等待
馬蘭的生產物流與銷售物流只是一窗之隔,幾乎沒有中途的運輸,這也是所有餐飲業的特點。但所有餐飲業店鋪尤其是快餐店,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等待時間”,所以減少顧客等待時間,就成了餐飲業銷售物流的重中之重。 馬蘭解決等待時間的辦法,就是縮短生產物流與銷售物流在空間距離上的間隔,加強前臺銷售人員與后臺廚師的聯系,前臺的銷售人員通過玻璃窗,直接可以觀察到面條處在生產加工的何種狀態,隨時可與廚師直接交流,同時可以反映顧客的特殊需求。在等待時,完成筷子、餐巾紙之類的就餐前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