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供應鏈降低成本之路
在連結生產、流通和消費這三項社會主要經濟活動的物流供應鏈中,降低成本一直是經營管理者的關注焦點。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中,把降低物流供應鏈成本的過程分為6個階段,給經營管理者指出了一條循序漸進的降低成本之路。
第一階段 降低職能性費用
在這個階段中,每一個人在其責任的職能范圍內做好管理工作,并且直接向公司管理部門負責,并且根據其要求,竭盡全力把成本降低到盡可能低的水平。例如,在采購的時候,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條件,都要盡可能壓低購買貨物的進貨價格和有關服務費用。在運輸貨物方面,則要壓低貨物的運輸費用。據統計,大約 50 %,甚至更多的公司企業和生產廠商承認,只要他們的職工在其職能責任范圍內加倍努力,成本的降低必然是大有空間的。
第二階段 降低交貨成本 要根據進口和出口的不同類型貨物,仔細分析行情,為了保持最低的成本費用,必須在貨物質量、采購、資產管理、運輸服務和其它因素之間,全面權衡利弊,也就是說,在商業關系中,雙方為了達成協議,各以一定的權益退讓,換取對方同等的權益退讓,最后才能在采購的時候達成連客戶業也覺得情有可原、成本費用低廉的成交價。在采購的過程中,必須看到,運輸模式,包裝要求和產品資源地理位置的選擇對于交貨成本的降低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還有倉儲和生產基地的遠近等因素也會影響到交貨成本。對于生產廠商和客戶自己的貨物搬運也可以用同樣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必須指出,有些生產廠商從供應商進貨(原材料)和向客戶送貨兩個流通上做了大量的管理工作,卻沒有跟蹤和分析他們自己內部流通渠道的管理過程中必然發生的成本,其實這種成本的充分認識將有助于降低交貨成本。據估計,這種不認真核算產品在企業內部之間流通過程中所發生成本的生產廠商在全球總數中大約占 25 %,既然連認識都沒有,當然更談不上節約成本。因此,在物流領域內,從生產廠商開始,一直到物流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大家都要發揮團隊精神,在廣泛的范圍內滿足客戶提出的各種不同需要和具體條件上不斷改善工作質量,將會在更大的幅度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把交貨成本降低到最佳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