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2005年中國物流發展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2006-8-24 16:3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  陸  江
    現代物流運用系統整合的觀念和現代信息技術,以較少的資源消耗完成較大的物流量,努力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速度,提高服務水平,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已發展成為新興的服務產業。進入新世紀的這幾年,我國物流得到較快發展。特別是2004年的中國物流取得了很大成績,社會物流總額增長30%,也是近幾年來發展最快、最好的一年。最重要的是對物流理念的認識深化了,物流在經濟中的作用加強了,中國物流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溫家寶總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旅游、中介服務和社區服務等第三產業。”發展現代物流符合科學發展觀,有利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國民經濟全面、健康、快速、持續發展的需要。
    展望2005年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有這樣幾個“更加”值得關注。一是,根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2004年12月11日以后,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領域已經全面放開,中國物流業將會“更加開放”。目前世界知名的跨國物流企業基本上都進入中國市場,都在中國有大的動作。二是,隨著全面開放,中國物流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以中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中外合資企業共同構成我國各具特色的物流企業群體。他們發揮各自優勢,相互融通,互為補充,形成競爭之勢,各類物流企業面臨著重組整合的局面。三是,在政府部門大力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和行業協會具體組織下,困擾物流業發展的一些基礎性工作,如行業規劃、產業政策、物流標準、物流統計、物流科技和人才培訓等,一些涉及物流產業發展的基礎工作都已鋪開,2005年將會“更加務實”地開展起來。四是,中國物流發展的環境將“更加寬松”。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在2004年出臺了《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反映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對物流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推進物流發展的務實態度。2005年,國家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將要制定和出臺落實這個《意見》的實施細則。
    當然,我國物流發展雖然很快,但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依然停留在粗放式經營的層面,質量和效益還不很理想。目前,發達國家全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一般保持在10%左右。我國這項指標自1998年降到21.4%以來,連續7年上下徘徊,近3年還是略有上升的態勢。除了經濟結構的原因外,還同國際油價上漲、運輸成本上升有直接關系。盡管如此,對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有清醒的認識。體制的制約、設施的不足、企業規模不夠、效益和效率不高、服務較差、地區和行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依然存在。“小、散、差”的問題解決要有一個過程,企業和資源整合還需要時間,中國發展現代物流任重道遠。
    2005年是全面實現“十五”計劃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重要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05年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結合物流行業的實際,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腳踏實地,務實創新,推動我國物流在新一年的新發展。
    第一,要認真貫徹落實九部委文件精神。《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是繼2001年原國家經貿委等六部委出臺有關推動物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又一個十分重要的文件,為中國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從上到下對物流發展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要把貫徹落實九部委文件作為全行業工作的重點。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推動政策的落實;另一方面企業也要積極貫徹落實。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愿意在這方面為企業和政府多做工作,搞好服務,更好地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
    第二,要加快物流誠信體系建設。物流是服務性產業,是最需要誠信體系的行業,但目前誠信方面的問題還相當多。應該把誠信體系建設作為行業自律的一項重要內容。首先要形成物流的服務標準,并成為物流標準體系的核心。要大力宣傳“誠信物流”,積極推進行業信用制度建設。要促進開展信用交易,完善信用交易的相關政策。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要把這項工作看作是為會員服務的重要環節,從服務的角度加強自律,推動行業誠信體系建設。  
     第三,要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近年來,我國物流基礎設施發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長仍然不相適應,存在物流供給明顯不足的“硬缺口”現象。據統計,2004年需要運輸的實物量增長在20%左右。而實際完成的貨運總量1~11月只增長了11.9%,全年預計增長11%左右,與需求增幅之間的差距擴大到至少9個百分點。尤其是鐵路運力供求差距明顯拉大。由于結構性供需矛盾的加劇,導致大量物資,特別是大宗基礎原材料物流不暢,在途時間延長,壓港、壓庫,降低了物流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其根本原因是,物流用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幅度明顯低于需求增長。2004年物流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預計0.7萬億元,增長22.5%,增長速度比同期社會物流總額增長速度低7個百分點左右,也低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因此,我們要改革物流基礎設施投資體制,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從根本上解決物流“瓶頸”約束。
    第四,要鼓勵整合、改造和提升現有物流資源。我們要根據現代物流發展的規律,結合我國國情,大力抓好物流功能、企業物流、區域物流、基礎設施、物流信息、人力資源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整合,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現代物流的發展。要打破物流資源的部門分割和地區封鎖,鼓勵物流企業跨部門、跨地區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盡可能多地利用現有的倉儲、運輸條件和業務網絡進行改組、改造和提升。
     物流園區具有基礎性、公共性和服務性的特點,與一般的開發區、工業園區是不同的,它是現代物流運作不可缺少的功能環節。建設物流園區,既有利于各種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實行一體化運作,提高物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又有利于物流企業實現規模經營,提高物流效率,避免重復建設,達到少占土地的目的。近幾年,各地重視物流發展,規劃和新建了一批物流園區(基地、中心),這是好事。但也出現了盲目跟風,重復建設,多占土地的問題。要根據中央宏觀調控的要求進行清理。在投資物流基礎設施的時候,還是要深入調研,認真地進行可行性研究,慎重決策,要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和投資回報的問題。不是投資越大越好,也不是設備越先進、自動化程度越高越好。要結合實際情況,要實用,要有實際效果。
     第五,要做大做強物流企業。近年來,我國物流企業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但規模小、實力弱、服務差的問題依然存在。必須把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提高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隨著世界經濟結構調整,一些產業向中國等亞洲國家轉移,出現了由制造業向服務業延伸的趨勢。2002年跨國公司轉移服務業約4萬億美元,占整個跨國公司向外轉移的60%。世界知名跨國物流企業搶灘中國的情況,很能說明這個問題。我國物流企業的規模,與跨國公司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做大做強物流企業,是企業競爭的需要,行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當前,我國外貿的依存度已經高達60%,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制造中心。但我們在物流業,在整個服務業方面的競爭力還比較弱。只有做大做強物流企業,才能由“中國制造”向“中國物流”延伸。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有條件的都要做大做強,造幾條“大船”。關鍵是要明確市場定位,在專業領域創新管理和服務,形成規模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盡快提高我國物流的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
     第六,要密切關注國際物流的發展趨勢。當前,國外物流管理和技術發展很快,新的技術不斷涌現。我們要積極務實地推進物流信息化和現代化,加強對物流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的研究,要特別關注RFID技術在供應鏈中的推廣和應用。隨著物流領域的對外開放,外資物流企業加快在我國發展的步伐。外企在資金、管理、技術、研發及品種結構上具有比較優勢。我們要密切關注和善于學習國外企業的經驗和技術,發揮自身優勢,盡快提高物流能力和服務水平,縮短與外資企業的差距,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物流發展的機遇期。我們要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牢牢掌握加快我國物流發展的主動權。現在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加快物流的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