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縮寫,中文翻譯為“企業資源計劃”。企業資源計劃ERP一詞是由Gartner Group. Inc咨詢顧問與研究機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來的。ERP具有強大的系統功能,靈活的應用環境和實時控制能力,是企業未來信息時代的一種管理信息系統。ERP是目前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主要的一種形式,ERP系統在全面解決企業在供銷存、財務、計劃、質量、制造等核心業務問題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并產出效益。ERP的概念也是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企業最早關注物料、庫存(MRP),后延伸到生產計劃和制造(MRPII),隨著管理外延和產品功能的不斷發展,一個比較完整的制造業ERP系統應該包含了MRP和MRPII,不過今天的ERP的概念外延可能更加廣泛,幾乎是企業信息化的代名詞。
市場需要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近些年,隨著就業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用人單位對應聘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火爆的IT人才市場,隨處可見的竟是這樣相似的需求:有××年企業工作經驗、熟練掌握××技術,這說明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迫切需要大批的應用型IT人才。而從其“苛刻”的要求看來,復合型、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全局觀念和團隊合作精神的人才才是當前企業迫切需求的。
然而,從總體的就業市場看,一方面用人單位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招來即用的人才;另一方面,應聘的學子要么缺乏實踐經驗,要么專業過于狹窄,難以達到企業要求的“復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奶酪”與自己擦肩而過。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當前就業市場的這種“怪現象”呢?
從高校培養人才的模式來看,迄今為止,多數院校都是在學生畢業前期,安排一學期的企業實習,由專門的實習教師帶隊,到企業去親自體驗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在相關部門實習過程中,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言傳身教,同學們有機會從最基礎的事務做起,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接觸的具體事務處理有機融合。但是,以往的實習模式在今天變得越來越不適應了。從企業角度講。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置身于激烈的競爭環境,企業中每個工作人員的任務十分飽滿,工作壓力大,個人尚且自顧不暇,接待學生實習更是“忙上添亂”。另外,現階段企業的各項事務處理工作非常復雜,多數企業已開始利用計算機進行事務處理和業務管理,對系統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慮,即使接受了實習學生,也大多不愿意讓沒有經驗的人接觸系統,因此,實習學生基本沒有直接參與工作的機會。從學校角度講,一是實習經費不足,二是實習時間過于集中,場地分散,不利于教師實習指導,答疑解惑。最后,從實習主體看,學生畢業前夕忙于落實工作,心不在焉,企業實習往往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校企合作共建ERP實驗中心:一種值得借鑒的模式
企業的所有資源包括三大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ERP就是對這三種資源進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概括地說,ERP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利用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思想,為企業提供決策、計劃、控制與經營業績評估的全方位、系統化的管理平臺。企業信息化的全面推進帶動了ERP在企業內部的應用,而且隨著這種信息化程度的加強,ERP越來越多的受到業界的認可和歡迎。因此,如何介紹ERP管理思想,營造一個模擬的企業運作環境,讓學生就業之前了解企業運作規律、熟悉企業運作流程、具備實際的動手操作和決策能力,以便走出校門后立即與市場接軌,成為高校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實際上,目前國內一些高校已經開設了ERP課程,但是,由于缺乏真正了解ERP的專家的指導,獨立開發ERP課程的代價又很高,目前我國專業軟件企業的ERP實施顧問又極缺。因此,這些ERP課程往往流于理論,很難達到真正ERP教學的目標。
迄今為止,已經有
重慶大學、江西財經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江蘇大學、
南京大學、
天津大學、中國管理軟件學院等幾十家院校與用友簽訂了共建“用友ERP實驗中心”的合作協議書,其中有十幾家院校的實驗室已經實施完畢,還有將近150家院校正在合作洽談之中。另外,已有200名多高校教師接受了用友培訓中心主辦的高校ERP師資培訓,2003年還將有近800名高校教師參加在全國重點地區舉辦的用友ERP師資培訓班(該活動被命名為“星火燎原”計劃)。
校企聯合共建ERP實驗中心,是高校和企業攜手的一次全新嘗試。該項目由學院投資實驗中心場地、硬件設施、系統軟件等,并負責ERP實驗中心的運營和管理;由北京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投資U8-ERP院校專版、實驗資料、企業案例等,并負責軟件安裝、實驗中心實施、每年升級維護等工作。
實踐證明,走高校與企業合作建立ERP綜合實驗中心之路是雙贏的。對于院校來說,專業廠商數十年的軟件開發經驗、廣泛的客戶基礎,可以在實驗環境的建立,復合型師資隊伍的培養、實驗中心的市場化運作、案例教學等多方面為院校教學提供切實的支持。對于軟件廠商來說,ERP人才培養有賴于穩定、有序、成熟的育人機制,院校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雙方開展富于成效的雙邊合作,無疑有助于加快人才培養的步伐。
2002年7月,用友公司推出了“ERP人才工程”,旨在大規模培養ERP專業人才,推進中國企業信息化進程。自ERP人才工程啟動到目前為止,用友已經組織7期“ERP實施顧問培訓班”,共為社會培養了150名ERP專業實施人才;院校課件已經普及到250多家;5個院校的ERP實驗室進入運行階段,培訓學員5萬人次,深受廣大高校教師的歡迎。
ERP系統:理想的就業“演習”工具
從內容上看,ERP課程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考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復雜性,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實驗內容的多元化。目前高校中各相關專業均設置本專業的實驗室,用于接納本專業學生實習,專業性比較強,但輻射面比較窄。一方面不利于學生對企業整體運作流程的理解,資源也過于分散,不利于管理和深度開發。ERP實驗中心提供對企業運做的全流程進行模擬實踐的功能,能包容營銷、管理、財務、生產等各個方面的實驗需求。
實驗對象的多元化。實驗中心面向全校學生開放,覆蓋較多的學科專業和不同的學歷層次。另一方面,實驗中心實行開放式管理,在實驗項目、實驗時間、實驗考核辦法等方面給學生提供較大選擇余地,利于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特長的發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社會服務功能的多元化。激烈競爭的環境下,提高自身素質是每個實際工作者的愿望和客觀要求,因此,社會人員的終身教育成為日益緊迫的一項工作。利用ERP實驗中心,舉辦各種針對崗位的短期培訓,無疑會為社會實際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提供一條有效的途徑,也是教育社會服務功能的開發嘗試。
據用友公司培訓總監楊寶剛教授介紹,ERP實驗中心的教學效果之所以顯著,其中很重要一個方面就是它的仿真功能設計。具體說來,ERP實驗中心力求作到三個仿真。
仿真企業環境 提供真實仿真企業的業務處理環境的功能。對環境的設計和各個實驗流程的設計都必須使實驗者有一個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業的實際環境中的感覺,這種環境可使學生自覺調整自身不同于課堂上課的狀態,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規劃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步驟,主動加入群體活動中去完成實驗。
模擬職能崗位 在模擬實驗中,一種設計思路是每個學生以企業實際業務流程為牽引,針對一個特定系統的業務,由實驗者模擬企業不同部門、不同的工作崗位,獨立完成業務處理,目的是熟悉系統的功能,明晰不同類型業務的處理流程。為了全面提高實驗者的綜合實踐能力,真實模擬系統在企業中的實際運行過程,在局域網完備的環境下,可以由不同的學員模擬企業中的不同崗位,每個崗位都具有相應的責、權、利,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相應的“職業角色”的感覺。
仿真企業流程 企業之間競爭的關鍵在于其業務流程,對ERP實驗中心也是如此。在仿真企業環境中,以企業業務流程為連接線,將各個業務部門、各個職能崗位有機地連接在一起,以系統性的經濟業務深化理論與實踐的全面結合,使每個實驗者更深切地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體會到自己在流程中所處的位置和應負責的工作,體會到企業基于流程的運做模式。
ERP課程有助于增強學生就業能力
正因為ERP系統實現了對企業整體運營的逼真模擬,鍛煉了學生在跨專業學習、研究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因此,在高校開辦ERP課程,對學生而言非常有益。用友公司培訓總監楊寶剛教授介紹說,用友的ERP產品線很全,當前用友向院校推廣的ERP-U8系統主要針對中小型企業,從實際角度講,該系統非常符合學校的教學要求。通過ERP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就業效率,增加就業機會,而且對于提高了自身的應用能力會實際動手能力、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質等都大有裨益。
作為有著切身體會的天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道致補充說,ERP教學是一種“體驗式”學習方式,通過實際操作用友的ERP軟件,學生可以加強對企業實際情況的了解,畢竟該軟件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而運行。同時,它還能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作為長期進行會計學教學的教師,北京工業大學的欒甫貴博士在學習ERP課程的過程中,感觸頗深,他認為普及高質量的ERP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有益處。對老師而言,尤其是會計系的老師,會計學有很多的知識點,但都是分散的,很多教會計的老師都不能將知識點很好地揉在一起。而ERP恰恰實現了這種融合。對學生而言,一門會計學有40多門課程,沒有很好地整合在一起,ERP將知識和企業兩者整合在了一起,學生們不再是對著一堆報表,而是能夠親自感受到企業運作的全部流程,對企業有了更深入、全面、具體的了解。同時,它對學生的就業、綜合素質的提高,解決實習問題都有幫助。現在學生實習很難,而且尤其是會計專業,一個企業加一把椅子都很難。所以,學生在操作軟件的過程中,企業的情況一目了然,基本可以不必實習了。但是,如果想從感情、心理的角度去深入的感受、了解企業,還是需要去親自體會,哪怕是模擬的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