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推進"和諧制造"
2006-12-8 10: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賽迪網訊】日前召開的2006中國信息化推進大會上,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在演講中提出,信息化對于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必不可少。
蕭灼基在演講中說,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率是10.9%,第三季度則是10.4%,估計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率不會低于10%。而且他強調,總體來說整個經濟的運作是比較正常的,沒有出現“過熱”,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能源消耗過高。“十一五”規劃提出,能源的消耗方面每一年每一萬GDP能耗下降4%,但是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耗不僅沒有下降,而且還在上升。“我估計今年不能完成的是能源消耗下降指標,甚至可能比去年消耗的能源還要多。”這是他的憂慮。
信息化帶動新型工業化,這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降低能耗,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是我們從蕭灼基演講中看到的“言內之意”。
這次信息化推進大會的主題是“讓信息化惠及全民,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對于產業發展來說,信息化也正是推進“和諧制造”的必要手段。
當前我國是世界制造大國,但隨之也帶來了能耗高、污染重的麻煩。信息化能實現產品設計、制造及管理過程數字化,提高產品開發與制造能力。現在,制造業把目光投向產品設計與研發,希望以此提升企業的整體實力,向產業鏈高端移動,把中國制造轉變成中國“智”造。
“智造”有賴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曲維枝在大會高峰論壇講話中指出,通過信息技術與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的業務融合,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降低物耗能耗,使我國現有的,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的鋼鐵、電力、煤炭、石油等資源,能夠支撐起更大規模的經濟發展,緩解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對能源、原材料過度消耗。
“智造”也給信息技術提供了動力。在“中國智造”中,制造業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信息手段”應用日趨廣泛,為信息技術本身的“升級”帶來良機。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信息化與電子信息產業能夠互動發展,“和諧”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