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全球制造挫傷:TCL重估歐洲業(yè)務

2006-12-26 10: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4年,當TCL拉開中國乃至華人制造業(yè)國際化并購序幕的時候,其掌舵人李東生并沒有想到會有如此的艱難。
    2006年10月底,TCL公布的歐洲業(yè)務重組方案成為TCL國際化能否成功的最后一枚“救命毫毛”。按照李東生的說法,11月中旬,TCL歐洲團隊已與當地工會組織達成了最終協議,還需要有關部門的審批,這一過程可能還需要3周時間。
    2006年,感到難受的肯定不止TCL一家,另三大華人跨國并購(明基并購西門子手機,冠捷并購飛利浦顯示器,聯想并購IBM的PC業(yè)務)都遇到了困難。
    重估歐洲業(yè)務
    盡管李東生仍堅稱:“目前談論TCL的國際化成敗還為時過早。”然而,2006年TCL遇到的困難卻是無法回避的:TTE北美業(yè)務今年第三季度實現了46萬美元的盈利,TCT的手機業(yè)務也從第二季度開始有了600多萬港元的利潤,但TTE歐洲業(yè)務從2005年下半年出現的巨虧卻是李東生始料未及的。
    于是,TCL歐洲業(yè)務的重組從2005年9月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在麥肯錫和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幫助下,TCL歐洲管理團隊與湯姆遜,以及當地的工會組織和政府部門進行了近3個月的談判和討論后,終于確定了10月底最終公布的解決方案。
    這一協商重組模式——當初解決阿爾卡特合資公司也采用了同樣的模式,需要投入近5000萬美元的資金,將造成TCL歐洲業(yè)務出現40%-50%的下降,但TCL至少在歐洲暫時站穩(wěn)腳跟。
    “我們如果宣布破產是合法的,而且破產需要的現金流是最小的,但是我們沒有這樣做。首先是損失很大,不光是債務難以收回,破產對TCL和湯姆遜企業(yè)和品牌造成的傷害同樣嚴重,我們可能未來3-5年內都難以重新在歐洲開展業(yè)務,最終我們選擇了協商重組的方式!崩顤|生如是表示。
    按照麥肯錫提供的商業(yè)計劃的經營預算,TMT歐洲原來的組織結構、運營成本大概是需要銷售額的20%-21%,新的組織機構下則降低到12%,當然也將售后服務交給了大經銷商,這樣TMT在歐洲的客戶將相對集中,對供應鏈的要求將大大降低。
    “走出去”的教科書
    雖然TCL的國際化還難言成敗,但是過去兩年多的國際化經驗和教訓卻成為了國內制造企業(yè)走出去的“必修課”。
    當2004年李東生邁出跨國并購第一步的時候,他絕對不是一時頭腦發(fā)熱。李東生告訴記者,“從全球范圍來看,成功的消費類電子企業(yè)無一不是全球運營的,只在中國市場搏殺市場只能越走越窄!
    在TCL之后,包括聯想、明基、冠捷、CEC在內的企業(yè)都尾隨而至,海爾等國內企業(yè)也在躍躍欲試,中國制造的國際化群體正在形成,然而TCL和明基在歐洲的困難卻告訴這群企業(yè),國際化并不是那么好玩的。
    跨國并購最大的難題是人與文化的融合。李東生認為,歐洲的法律和工會文化為剛走出去的中國企業(yè)難以接受。
    在歐洲新的業(yè)務模式確立后,湯姆遜彩電業(yè)務原有的9000名員工就只剩不到6000人,其中主要是波蘭、墨西哥和泰國三個工廠的近5000名員工,而研發(fā)和營銷人員在歐洲則只保留了部分工業(yè)設計團隊。
    按照法國當地工會的要求,由于法國公司的工人和社會利益是放在第一位的,股東利益是放在最后的,而且工作崗位要提供給最需要它的工人。因此,TCL本次重組不得不選擇了一次性全部補償再成立新的公司,并返聘了部分自己需要的員工。
    此前在處理阿爾卡特員工問題時,幸運的是阿爾卡特集團接納了近380名員工,避免了類似的裁員法律風波。
    除了文化融合的問題外,選擇合適的時機走出去也是很重要的,TCL跨國并購的時候卻遇到了彩電行業(yè)從CRT到平板的快速升級,而被認為一向“死板”的歐洲和北美卻成了平板電視的最大市場。
    這樣湯姆遜基于CRT技術建立的產業(yè)模式已不能適應平板電視的需求,李東生表示,“歐洲業(yè)務的產品周轉時間高達132天,中間的跌價損失使TCL的快速轉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此外,TCL國際化的人才儲備以及戰(zhàn)略準備都為業(yè)內詬病,但TCL的國際化卻成為“后來者”最好的前車之鑒。
    打造供應鏈“尖刀”
    對于TCL集團的未來,李東生有著清醒認識,在他看來企業(yè)運營必需的三種能力: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品牌影響力和供應鏈整合能力,TCL目前有希望超越三星、索尼等競爭對手的只有供應鏈整合能力,于是供應鏈條整合便成了TCL重點突破的方向。
    在這個領域TCL將自己的標桿確立為富士康、偉創(chuàng)力這樣的企業(yè),李東生表示:“目前TCL全球供應鏈整合的能力正在快速提高!
    他還表示,“今年我們重點改善我們企業(yè)兩個方面的能力:一個是我們MPI的能力,MPI就是新產品投放的能力,然后就是全球供應鏈的能力!
    在供應鏈能力的改善方面TCL過去半年已取得不錯的成績,從今年7月份開始啟動這兩個項目,到年底TCL方面預計可以在GOC(全球運營供應鏈)大概能夠節(jié)省的現金是接近1.4億美元,到10月底節(jié)省就已經達到將近9000萬美元。
    當然在歐洲和北美市場,TCL與標桿企業(yè)還有不小的差距,李東生告訴本報記者:“我們的在中國市場的供應鏈優(yōu)勢,在北美則要比標桿企業(yè)成本高很多,富士康完全沒有自己的品牌,就依靠手機和蘋果MP3的制造,每年凈利潤就有幾億美元,與他們相比我們的差距還是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TCL的品牌能力在過往兩年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隨著索尼、三星等逐漸放棄CRT業(yè)務,在新興市場能夠與TCL抗衡的品牌已經很少,奧美替TCL打造的“TCL代表未來”的新口號,已逐漸在新興市場進入主流品牌的位置,2006年TCL在新興市場的整體份額將達到6.5%。
    按照TCL集團的規(guī)劃,到2010年TCL在新興市場的年營業(yè)收入達到150億元,平均市場占有率達到12%-15%以上;實現1.5級的國際品牌,力爭趕超日韓成為新興市場主流品牌之一。
    與此同時,TCL集團也在醞釀歐洲品牌的使用更換問題。
    李東生表示:“現在有湯姆遜重組的這樣的壓力和契機,明年我們就會認真地做切換品牌的方案,歐洲會在2008年底逐步的完成品牌的切換,切換成TCL品牌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