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作出了推進
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戰略部署。天津北方國際物流中心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要有新的思路。創建天津北方國際物流中心,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服務天津濱海新區具備創建北方國際物流中心的條件。首先,是京津冀的依托。2005年,兩市一省GDP達2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900億美元,
北京90%以上的海運出口貨物經天津港。其次,內陸腹地廣闊。天津港腹地包括“三北”地區的11個省區市,占全國GDP和外貿進出口總額的41%和21.5%。再次,國際區位優勢。天津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距中亞、西亞陸地距離最短。最重要的一點,是天津港的核心戰略資源。2005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達2.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80萬標箱,航線通達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十一五”期間,天津港要達到30萬噸級,進入世界一流大港的行列。良好的區位優勢如何轉化為服務優勢、綜合經濟優勢,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是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關鍵。天津保稅區棉花市場的運行模式,實際上是國際棉花交易模式的創新。正是通過建立國際棉花市場,吸引國際棉商,才使天津雖不是棉花產區,棉花消費量也不大,卻正在成為國際棉花的一個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首先應該成為國際和國內貿易中心,成為有效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的重要載體。天津要加強與北京、河北和環渤海其他地區的經濟聯系,溝通華北地區與西北、東北地區的經濟交流,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服好務。建設大型物流樞紐,增強物流綜合服務能力國務院把天津濱海新區定位于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這一目標的實現,關鍵在于增強物流綜合服務功能。一是依托港區,構建天津北方國際物流中心服務體系。天津港除了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以提高裝卸作業能力以外,要加快散貨物流中心、集裝箱物流中心和海鐵換裝集裝箱物流中心建設。要加快天津國際機場建設,發展海、陸、空、鐵多式聯運。要充分利用樞紐港優勢,大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開展加工、包裝、分揀、配送、信息等物流服務。把“港到港、站到站”的樞紐優勢轉化為“門對門、點對點”的物流優勢。以成本低、效率高、服務好的綜合物流優勢,增強吸引力,擴大服務面。二是整合資源,加快通道和線路建設。要注重港區和高速公路連接線、鐵路專用線建設,形成港城分離的立體交通體系,實現港區與周邊運輸網絡的快速銜接。在盡快改善港口周邊交通環境,完善濱海新區自身交通網絡的同時,加快與主要腹地直通公路和鐵路的建設。要積極推進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線、三線建設,打通天津港直通西部的鐵路大通道,擴大天津與西部能源基地的鐵路通過能力,完善以天津港為核心的物流網絡。三是完善口岸服務環境,擴大天津北方國際物流中心的國際影響力。2004年12月31日,國家批準天津市區港聯動、建設保稅
物流園區試點;今年,國務院又賦予天津設立東疆保稅港區的政策。要對濱海新區各類特殊監管場所進行功能整合,進一步擴展和提升天津港和保稅區的功能優勢。要認真落實大通關制度,積極推進“電子口岸”建設,為企業提供“一卡通”、“一站式”服務。積極開展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改革試點工作,探索改進海關物流監管模式,進一步提高口岸通關效率。要積極創造條件,借鑒國際通行做法,推動建設自由貿易港區,以良好的口岸物流服務環境,擴大天津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在東北亞以至于全球的影響力。目前,天津市物流及相關企業總數已達2萬多家,在天津保稅區落戶的
物流企業超過500家,其中跨國物流企業50多家。物流樞紐城市,應該是物流企業特別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的聚集區。但總體來看,天津市物流企業規模較小、實力較弱、能夠提供一體化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還不多。國際大型物流企業把天津作為總部基地的比較少,個別本土物流企業還把總部外遷。因此,要積極創造有利于物流企業發展的創業環境,鼓勵現有國有物流企業兼并重組,向現代物流轉型,鼓勵大型企業做大做強,扶持發展中小企業,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培育自主物流服務品牌。要進一步開放物流市場,吸引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集團落戶,爭取讓他們設立總部或區域運營中心,不斷提升天津北方國際物流中心的服務水平和競爭能力。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與國際物流中心要統籌考慮航運中心是物流中心的基礎條件,物流中心是航運中心的功能延伸。“兩個中心”可以集成整合,統籌考慮,一體化運作。一是建立統一的領導協調機制。盡管國務院文件對濱海新區的定位是“兩個中心”,但這“兩個中心”關聯度高、功能重疊、目標一致,應該統一領導、統籌規劃、一體化建設。建議天津市由分管領導牽頭,建立統一的“兩個中心”領導協調機制,負責物流發展規劃及相關政策的制定,統籌考慮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組織物流實際運作中市內各行業間和相鄰省份間的政策與關系協調,實現“兩個中心”一體化運作,聯動發展。二是促進公共信息平臺體系建設。政府要從加強監管和公共服務的角度出發,在現有物流信息化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更多的、與大通關密切相關的管理部門、口岸物流單位在電子口岸平臺上實現信息共享,構筑大通關、大物流、大外貿統一信息平臺,促進社會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是完善綜合服務體系。要有銀行、證券、保險、財務、資產管理、咨詢、信息服務等良好的商務環境;要有貿易服務、市場運營、展覽展銷、信息集散、社會監督和人才交流等綜合功能。有了這些全方位和一體化的功能性服務,才能形成良好的商業環境,促進港航、倉儲和物流產業聯動發展。 動脈 j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