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發展與政策論文

擁抱中國物流業的春天

2006-12-25 5:4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在第四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上的講話
    丁 俊 發
    我講兩個問題。
    一、中國物流業的十大突破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物流業已邁過起步期,進入快速發展期,物流已不再是講臺上的演說,而是一種偉大的實踐。這種實踐,以不可阻擋之勢橫掃中國大地,雖然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決定了物流業發展的極大差異,但不管東西南北,都在理性、務實、求效地發展著。物流業作為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新興的復合型產業,并沒有因為理論界對一些問題的爭論不休而停步不前,而正是物流企業家的實踐,開拓了中國物流發展的康莊大道。大家期盼的市場導向、政府推動、企業運作、行業自律的局面正在形成,中國人的創造力在物流業的發展中得到了活生生的體現。
    這幾年,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有十個方面的突破。
    第一,在中央文件中進一步明確大力發展物流服務業,并著手制定全國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一五”專項規劃。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向”,“大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位置,有條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這段話明確回答了三個問題:一是物流是現代服務業;二是物流必須堅持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的方向;三是有條件的城市,可以形成包括物流在內的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這為中國物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我理解,中國物流業的發展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符合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符合發展節約型社會的趨勢。物流業是一種新的生產力,世界如此,中國也如此。
    第二,國務院批準成立“全國現代物流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由發改委、商務部等13個部委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組成。2005年5月10日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從此,中國物流業發展有了一個組織保證,理順了領導關系,使中央政府的各部門與各級政府逐步形成合力。2005年9月22日,由國務院批準召開了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第一次全國物流發展工作會議,共商中國物流業發展大計。
    第三,確認物流企業是一種新的企業形態,并逐步形成物流行業。最具標志性的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5年3月24日發布的《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GB/T 19680-2005),以國家標準的形式明確“物流企業是至少從事運輸(含運輸代理、貨物快遞)或倉儲一種經營業務,并能夠按照客戶物流需求對運輸、儲存、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進行組織和管理,具有與自身業務相適應的信息管理系統,實行獨立核算、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經濟組織。”從這時開始,物流企業有了一個法律概念上的意義,并成為中國眾多企業大家庭中的一個新成員。
    按這一國家標準,中國的物流企業分為運輸型、倉儲型與綜合服務型三類,并按評估指標,分成從1A至5A五個等級。這使中國物流企業有了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與規范化的管理。目前雖然不完全成熟,但有總比沒有好。
    第四,中國加入WTO承諾物流業的對外開放。對發展緩慢的中國現代物流業以巨大沖擊,特別是對壟斷性極強的鐵路、航空、郵政、交通、電信形成巨大壓力。物流領域成了外資投資新的熱點,中外合資、外商獨立物流企業快速發展,搶占中國市場,與國有及國有控股物流企業以及民營物流企業形成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這種局面從總體上講利大于弊。
    第五,物流統計列入國家統計。2004年10月,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印發了《關于組織實施<社會物流統計制度及核算表式(試行)>的通知》(發改運行〔2004〕2409號),并委托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具體運作。這標志著我國社會物流統計制度的正式建立。2005年4月29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關于2004年全國物流運行基本情況的通報》,中國從此有了一個最權威的物流統計,并與國際接軌。
    第六,中國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全面啟動。在教育部支持下,全國已有160個本科院校設立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專業,有400多個專科學校設立物流管理專業。并成立物流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勞動部等部委支持下,全國物流師、注冊采購師的培訓全面展開。已有三萬多人參與培訓,緩解了物流人才的短缺。
    第七,科技部批準設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學技術獎”,確立了物流在科技領域的地位。2002年,科技部批準設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分為科技進步獎與科學發明獎,是物流與采購行業唯一的行業獎,從而確立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行業在科學技術界的地位。物流作為一種新的生產力,有大量的科技含量與科技潛力,必須大力挖掘。這從每年評審的獎項可以明顯的證明這一點。
    第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成立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信息委員會,制定了《全國物流標準2005年-2010年發展規劃》,由全國標委會及發改委等8個部委正式發布。這標志著中國物流業標準化工作的全面推進。
    第九,2005年9月1日,《現代物流報》誕生。與20多種物流雜志,眾多物流網站以及將于2005年12月26日開播的數字頻道“東方物流”,以及許多報紙的物流專版,形成了全國物流宣傳網絡,加上《中國物流年鑒》,中國物流發展年度報告,形成了在中國大地上的物流輿論聲勢,之大之廣之深是前所未有的。
    第十,出現了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民族物流企業。據初步統計,物流主營業務超億元的已有近百家,超十億的有60多家。如中遠、中外運、中海運、中儲、中郵、五礦國際、寶供、南方、大田、錦程國際、遠成、華宇、南粵、嘉里大通、中鐵(快運、現代、聯合)、海爾、福田、安吉天地、傳化、宅急送、招商局物流等等。
    經過5~10年的努力,中國將形成自己的物流航母,并走向國際。隨著經濟全球化與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商業運作模式正在改變,物流外包已成為一種趨勢,在這一前提下,物流企業正從功能單一的初始階段向供應鏈管理的一體化服務邁進。
    二、中國物流理論研究的十大重點
    從第一屆中國物流學術年會開始,我每年都要給物流理論界提出一些題目,從每一屆提交的論文可以看到中國物流理論一年比一年進步,研究的領域越來越廣,研究的問題越來越深,研究成果的水平越來越高,研究人員的隊伍越來越大,涌現了一批著名學者,目前已有各類研究組織三十多個,有不少經濟學家參與了這一研究,這是值得可喜可賀的。但要指出的是,中國在物流理論的研究上缺少創新,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突破性的理論不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重溫毛澤東同志的一段話。毛澤東同志指出:“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新,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
    根據目前的現狀,我提出中國物流理論研究的十大重點。
    第一,物流經濟學研究。包括物流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物流業的經濟學原理。
    第二,物流產業鏈研究。包括物流產業的結構、功能、發展戰略,空間布局、運作模式等。
    第三,物流管理學研究。包括物流系統工程、社會物流管理、企業物流管理、精益物流、物流流程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配送分撥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外包管理、逆向物流管理、物流金融管理等。
    第四,物流工程學研究。包括物流裝備、物流技術、物流信息化、物流倉儲學、物流運輸學、物流冷鏈、物流配送技術等。
    第五,供應鏈管理研究。包括供應鏈原理、供應鏈結構、供應鏈設計、價值鏈、服務鏈、采購與供應鏈、物流與供應鏈等等。
    第六,物流教育學研究。包括物流學科、物流人才學、物流知識結構等等。
    第七,國際物流研究。包括國際物流趨勢、國別物流、港口物流、海關與物流等等。
    第八,行業物流研究。包括工業品物流、農產品物流、汽車物流、冶金物流、能源物流、家電物流、食品物流等等。
    第九,物流市場學研究。包括物流市場供需分析,物流市場主體、客體、載體與中介機構,物流市場環境等。
    第十,城市與區域物流研究。包括物流節點、物流園區、物流網絡、物流安全等等。
    以上十個方面只是一個大概的歸納,也可以再列一些,二十個,三十個,但我認為這十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把這些問題研究透了,中國的物流理論水平就能上一個新臺階。
    為了配合中國的物流學術研究與物流的科技發展,已設立三個獎項,一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是中國物流發展基金兩年一次的寶供物流獎,三是每年一次的中國物流學術年會論文獎,我希望大家積極參與。我們也正積極努力創辦“中國物流學報”,為大家設立一個刊登學術研究成果的平臺。
    中國物流理論研究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堅持國內外相結合。
    中國物流業的發展需要環境,需要條件,需要政府形成合力,需要第三方物流的發展,需要行業自律,需要理論指導等等。與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發展一樣,走的路不可能是平坦的,目前,存在的問題也很多,但我堅信路會越走越寬廣。讓我們敞開雙手去擁抱中國物流業發展的春天。
    2005年11月19日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