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航運企業;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
【摘要】通過對我國航運企業開展物流服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結合航運企業物流發展現狀, 對如何開展物流服務提出了措施和建議。
前言
當今的航運業出現了幾大變動, 一是整個航運企業逐漸顯示出了先進物流系統的發展。 二是整個航運業在船舶制造方面出現了一些新動向。三是航運企業的兼并收購和聯運體的發展。這三大問題的出現被認為是當今世界貿易和交通具有關鍵影響的三個問題。
我們認為, 其中發展現代物流業是航運發展的最為關鍵的一個內容。
綜合物流與航運之間具有無法分割的關系, 綜合物流范圍覆蓋了航運這個單一的運輸形式。在當前競爭激烈的時代, 在航運企業的利潤率越來越低的形勢下, 航運企業需要通過開辟新的服務領域——物流來壯大其使命, 迎接挑戰。
我國航運企業物流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國內, 電子商務和物流成為最熱門的話題, 很多大型、中型航運企業已經充分認 識到發展現代物流可以為企業帶來新的利潤源泉, 并逐步將航運主業向物流業務延伸。表現在: 開始重視內陸運輸、倉儲及多式聯運等服務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經營業務從單一的海上運輸延伸到陸上物流系統各個環節;構筑綜合物流體系, 建立分支機構和合營企業, 在海外設立代表處、合資獨資企業, 逐步開展全方位的綜合物流服務;高度重視信息網絡, 不惜投入巨資加以建設, 如中遠2000年簽署8億元的協議, 構建現代化物流框架的信息平臺;積極與其他行業企業聯合或組成強強聯合, 多方位、多渠道發展物流, 如中海與
海南永青集團聯合, 組建海南中海永青現代農業有限公司, 實施反季節瓜果蔬菜產、運、銷一條龍經營管理。
我國的航運企業在發展現代物流方面, 具有一系列的優勢條件, 如擁有傳統的貨源市場, 較健全的全球網絡資訊及信息系統, 有助于航運企業全面加入物流服務, 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和障礙。
第一, 對現代物流的認識和觀念還不足。大多數航運企業對現代物流的意義和作用還認識不足, 習慣于傳統的運輸經營方式, 相當一部分航運企業還停留在以價格為中心的低層次無序競爭中,不僅削弱了行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還阻礙了物流業的發展。
第二,現有裝備及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亟待提高。中國內地的現代物流仍處于發展初期, 航運所能提供的綜合物流服務功能不健全, 技術裝備水平及管理手段不適應現代物流發展要求, 具有較高素質和能力的現代物流策劃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也十分缺乏。
第三, 物流基礎設施薄弱, 信息技術落后。倉儲、運輸等物流設施數量已經不少, 但基礎薄弱, 功能單一, 管理水平落后, 多由區域性的小企業分散經營, 形不成規模和網絡, 專業化程度不離, 只能滿足簡單、低水平的單環節服務。
航運企業向現代物流融入和拓展的必要性
現階段, 航運企業不應僅僅是海運承運人, 應該向現代物流融入和拓展, 最終成為全球承運人乃至全球綜合物流經營人。航運企業開展物流服務, 有其發展的必然性。
1)海洋運輸在現代物流系統中的重要地位。 在現代物流系統所具備的各項功能中, 運輸是其最重要的基礎功能, 其他功能都須在此項功能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而我國90%以上的貨物是通過航運來實現的。另外, 海洋運輸成本也是物流總成本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成本控制對整個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和降低具有決定性作用。
2)適應現代物流發展趨勢。從各發達國家現代物流發展的情況來看, 航運企業向物流業的融合和拓展, 成為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十分重要的發展趨勢。在很多國家, 一些航運企業通過市場競爭、兼并和強強聯合, 逐步形成少量大型、特大型企業集團, 提供高質量的綜合物流服務, 抵御經營風險。
3)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航運企業在沒有開展綜合物流業務之前, 運輸方式比較單一, 越來越不適應生產企業及時制生產和銷售企業及時制配送的需求。全球化的市場競爭, 要求生產及銷售企業以更低的物流成本和快速反應能力來提供其市場競爭力, 對傳統的運輸服務提出了提供高效、快捷的綜合運輸物流服務的要求。航運企業必須順應客戶需求的客觀條件, 向綜合物流方向發展。
4) 航運企業提高自身競爭優勢的需要。當前, 航運業競爭日趨激烈, 形勢嚴峻 , 航運業在傳統的運輸服務領域利潤率越來越低, 為了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航運企業必須在保留并增強傳統業務優勢的基礎上, 向新的服務領域拓展。作為航運企業外延的擴展, 物流業已經成為其業務服務領域的首選。
航運企業開展物流服務的可行性
1)有利的宏觀環境。" 十五 " 期間, 我國將建設30個現代物流配送中心示范項目, 在此基礎上, 培育和發展10個左右較大規模、具有全國網絡的專業化物流骨干企業。我國政府和地方各個部門 , 正在著手規劃和組織現代物流發展的試點及推廣工作, 研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大力提倡和推動現代物流的發展。工業商業、內貿外貿各主管部門及各類企業對物流管理也日益重視, 總之, 一個有利于航運企業開展物流服務的宏觀環境正在形成。
2)國內物流市場逐步形成。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取得舉世囑目的成績, 發展物流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已經有兩種需求正在從事打開中國物流市場大門的工作, 第一種是國外大跨國企業、國內眾多民營企業和新型的國有企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第二種是社會個體的物流消費需求。適應這些需求, 交通運輸業、貨代業、倉儲業等也逐漸開展了物流服務, 國內物流市場正逐步形成, 為航運企業發展物流提供了契機。
3)航運企業自身的功能優勢。航運企業傳統業務與現代綜合物流服務相比, 主要欠缺是各項物流服務功能的有機銜接和提供各種有效的增值服務, 在業務功能上較之其他行業具有明顯的廷展性。而且航運企業經過多年的營運, 特別是大中型航運企業 , 擁有較為齊全的綜合運輸設施如場站、倉庫和車船隊等, 形成較完善的運輸網絡體系。航運企業所擁有的業務模、經營網絡、信息網絡及航運本身在現代綜合物流中的特殊地位 , 使航運企業開展物流服務成為可能。
4) 國外發展物流的經驗。 20世紀70年代以后, 國際航運業開始重視物流業務,紛紛組建
物流企業, 從航運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工作中反映的情況來看, 其綜合物流業務與海運企業的關系多為綜合協調、協作的關系。我們可以借鑒國際上第三方物流發展的有益 經驗, 結合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實踐, 由航運企業實施向現代物流轉化。
5)國內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改善。目前, 國內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體有了很大的提高,沿海各港、鐵路、公路和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一批批深水泊位、裝卸設備配套更新, 提高了運輸通暢的能力。尤其是設置于各航空港、沿海沿江港口、陸路口岸及大城市樞紐內的各類貨運設施, 包括集裝箱作業場站, 擁有較充裕的貨運業務能力, 與各自服務吸引區內的廣大企業和用戶有長期密切的業務聯系,為航運企業發展物流提供了有利條件。
航運企業開展物流服務的措施建議
中國的航運企業, 在目前狀況下, 應該抓住傳統物流與現代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機遇, 能夠在比較高的起點上推動物流發展, 而不能重走以前的重復建設或者低水平重復建設這么一條老路。對于航運企業如何開展物流服務, 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 充分研究物流市場, 做好經營決策。在市場調查中, 應從流通環節、流通渠道、物流成本和效率、 物流組織形式、物流服務需要特點、運輸在其中的位置及運輸與其他環節的相互關系幾個方面入手, 探討 物流所需的組織形式和服務方式, 對物流市場和物流中的運輸市場進行細分。另一方面, 對競爭對手進行分析, 充分利用已有的優勢, 挖掘潛在的優勢, 為自己恰當定位, 進行產品設計, 同時有效、及時地向市場傳遞定位信息。
2) 立足運輸, 拓寬物流業務。立足運輸, 向物流業務拓展, 不僅是搞好航運業所必須的, 也是航運業發展多種經營的主流方向,物流不僅僅包括運輸, 還包括集貨、配送、包裝、流通加工和存儲等環節。航運企業應該在其他的環節上,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充分挖掘。利用信息網絡等技術, 與鏈上的各企業進行合作, 以期得到更大的收益。
3) 構建物流服務網絡。首先, 航運企業可以將其在主要港口和內陸中心城市的場站、倉庫改建為物流中心, 同時通過采購和協作, 建立物流服務樞紐, 提高區域物流服務水平。然后, 航運企業以主要城市的物流中心為基礎, 構筑城市間的運輸網絡,開展城市間的快速運輸服務,利用自身的業務大力開展網點優勢運輸業務的市場開發, 積極加入各類的貨運運輸服務網絡, 尋求合作。 最后, 當國內航運企業的綜合物流服務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后, 則以遍及全國的業務網點為基礎, 將航運的物流中心與網點連接起來, 建 立全國性的綜合物流服務網絡。在此基礎上, 實力強的大型航運企業可以建立全球化綜合物流服務網絡。
4)組織開發物流信息管理系統。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 信息系統及信息管理成為全社會、全行業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因此建立一套適合中國特色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是航運發展物流業務的前提。航運企業可利用EDI技術和Internet網絡建立統一的集裝箱、貨物、航線與商務等信息服務中心, 提供信息公告、 單證查詢、貨物跟蹤、詢價和簽訂合同等服務, 同時逐步建立與主要港口、代理、貨主以及海關、銀行和商檢等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網系統, 向電子商務發展。
5) 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航運企業迫切需要采取多種形式培訓物流管理、策劃和技術人才, 造就一批熟悉物流運作規律并有開拓精神的管理和技術專業人才, 這是航運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 航運企業一方面可采用招聘方式獲取外部人才, 另一方面可抽調一些員工送到院校或其他物流公司進行培訓, 以期熟悉服務對象的生產、 經營和銷售, 熟悉物流服務組織等相關業務。
來源:《世界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