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管理論文

實施采購與供應鏈管理戰略是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2006-12-25 4: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由聯合國貿易發展大會、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貿易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主辦的《全球采購戰略與供應鏈競爭國際大會》吸引了來自全世界19個國家的200多位代表出席。商務部副部長張志剛、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馬力強、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徐建國、中國物流與采購會會長陸江、聯合國WTO國際貿易中心主任格林斯潘到會祝賀并致辭。
    一天半的時間里,有14位專家作了精彩演講,他們是巴西里約熱內盧大學教授、巴西政府汽車產業發展顧問瑞貝卡·阿爾卡德博士(Rebecca Arkader),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利豐集團董事張家敏博士,美國百事可樂采購總監、企業采購戰略專家理查德·瑞德先生(Richard Rdider),中國軟件行業領軍人物、用友集團董事長王文京先生,荷蘭采購協會主席、著名國際采購專家阿爾力·凡·維勒博士(Arjan Van Weele Nevi),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上海海事大學副校長黃有方教授,美國PACMONECO公司全球營高級副總裁安蓋爾·門德茲先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院長何明珂教授,愛爾蘭供應鏈管理專家都柏林大學、SMURFIT商學院布萊恩·費尼斯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曹和平博士,聯合國WTO國際貿易中心(ITC)“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資格認證”培訓負責人瑪格麗特女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王微研究員,日本能率協會采購咨詢專家中山隆先生。通過13個小時的演講與互動,達到了四個目的,第一,面對全球經濟的新發展、新格局,就全球采購戰略與供應鏈管理競爭交流了各個國家成功的經驗;第二,就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兩個方面碰到的新問題與發展趨勢深入的進行了理論探討;第三,對如何推進全球采購戰略與供應鏈管理,特別是中國如何推進提出了積極的建議;第四,通過會上會下的交流,廣交了朋友,加深了友誼,為今后的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礎。所以,我認為,這次會議是非常成功的,將對中國企業采購戰略與供應鏈管理的提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在這里特別要感謝三個主辦方在中國上海主辦了這次大會,感謝發改委、商務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感謝來自世界與全國各地的代表的積極參與,感謝中物聯培訓中心與上海海事大學的精心組織,特別要感謝格林斯潘、瑪格麗特、黃有方與任豪祥,他們付出了極大的心血。
    通過這次國際大會,是否可以得出五個基本的結論:
    一、實施全球采購戰略與供應鏈競爭是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中國要急起直追。面對經濟的全球化、信息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全球經濟運行方式、生產方式、流通方式的巨大變化,企業發展戰略與運作模式正在急劇的調整,實施新的采購戰略與優化供應鏈管理成了必然選擇。中國是一個轉型國家,許多企業已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實際步驟,但從總體看仍處于落后狀態,要落后發展國家20-30年,我們必須承認這一現實。發展電子采購、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可以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可以提高企業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上的競爭力,可以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對這一點我們必須有高度的認識。
    二、要充分認識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對每一個企業的重要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企業面臨的挑戰太多,要政企分開,成為獨立的自主經營主體;要改制,但又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系;要培育核心競爭力,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商業運作模式等等。現在,發達國家一些先進的經營模式與先進技術大量進入中國,企業如何應對?這幾年,現代物流風起云涌,這的確非常重要,中國正走一條政府推動、企業運作、行業自律之路。已跨過起步期,進入發展期。但大家對如何從傳統采購走向現代采購,從“大而全”、“小而全”的商業運作模式走向供應鏈的商業運作模式卻重視不夠,或很不夠,這除了不了解不熟悉以外,還有一個外部環境問題,有一個內在動力問題。我認為中國已經已到了必須啟動采購戰略與供應鏈管理的時期,并且必須快速進入。至于什么是采購戰略,什么是供應鏈,這次會上許多專家都講得非常好,何明珂教授、曹和平教授還介紹了對中國供應鏈的調查,大家都應當認識、消化、吸收,并有所作為。
    三、要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去理解與運用新的經濟運作模式。在中國,經常碰到一個問題,許多人也經常問我,電子商務、采購、物流、供應鏈的關系。我認為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就像我們講一個國家生產與再生產過程是一個循環經濟一樣,是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綜合體一樣,這四者互相聯系,密不可分,但又不是一個東西。這里我想講一個我個人的觀點,即不太同意美國物流協會對物流的定義,即認為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從企業微觀講是沒有錯的,每個企業都要以自己為核心建立供應鏈,物流必然是供應鏈的一部分。但我們講物流是一個服務產業,是復合型產業,它不可能放入一個供應鏈中去,而要放入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中去。采購是物流的起點,采購行為也影響著生產行為與消費行為。但不管是采購、物流、供應鏈都有一個技術支撐點,即信息網絡技術。所以,我希望大家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去研究,不要就事論事。
    四、采購戰略與供應鏈競爭必須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會上大家談到自由貿易區現象,談到貿易壁壘,談到國家保護主義,但知識經濟時代已把世界變成一個地球村,誰也阻擋不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在全世界已舉足輕重,中國必將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采購必然是全球性采購,中國的商品也必然是全球性消費,我們必須加強與國外的合作,虛心的學習外國先進的理念、模式、技術,中國人有一種民族自信心,即可以實現和平崛起。
    五、歸根結底,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專家們都講到人才的重要性,講到各國政府、各類學校,各種協會都著力于采購、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供應鏈等人才的培養,設置了專業或課程,設置了注冊采購師、物流師、供應鏈管理證書,我非常同意大家的意見,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較早認識到這一點,在2000年就提出了啟動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在教育部、勞動部以及聯合國與WTO世貿中心的支持下,推進各種教育,我們引進ITC的“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證書”,已準備兩年多,即將向全國推開。中國經濟的發展呼喚物流企業家,呼喚采購、物流、供應鏈管理的專家,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中國創造一個美好的明天。
   
    (2004年7月16日在《全球采購戰略與供應鏈競爭國際大會》上的總結發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