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CSCMP)、國際物流學會(ISL)、美國聯邦
快遞(FedEx)、美國加州農業出口協會、墨西哥物流協會等單位的邀請,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為團長的考察團一行6人,于2005年7月進行了實地考察。
一、2004年美國物流業發展的新特點
2004年,隨著美國經濟的復蘇和“9.11”對物流業的影響,對美國物流業來講,是標志性的一年,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物流費用創歷史最高,物流費用與GDP之比創歷史最低。
根據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提供的第16次美國國家物流年度報告,2004年,美國物流總費用上升到10150億美元,創歷史上物流費用最高,占GDP的比重為8.6%。雖與前兩年持平,但由于是物流總費用上升后的比重,所以是歷史上最低。這可以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美國經濟總量在上升,GDP達到11.74萬億美元,比2001年增加近1萬億美元。雖然物流總費用也在上升,但物流總費用與GDP之比處于歷史上的最低位,反映美國“9.11”后,物流業經受了考驗,發揮了作用,這一點是十分明顯的。二是物流總費用上升到歷史最高點,除2001年外,第二次超過1萬億美元,達到10150億美元。究其原因,主要是運輸費用上升。公路貨車運輸一直占美國物流總費用的50%,2004年增長了10.6%,達到270億美元。鐵路費用增長10%,海運和內陸水運總費用新增10億美元,貨物空運新增20億美元,只有輸油管道費用持平。
運輸費用為什么上升,有四大原因:
1.更高的利率和庫存的突升。農業、礦業、建筑業、服務業、生產制造業、批發業、零售業的投資為16300億美元,達到歷史新高,這使存貨投資高于2003年1330億美元。工業生產量問題引起的持續不確定,使商品在港口停泊的貨船長達14天。月商業支票利率在2004年整年直至進入2005年都在穩步地上升。2004年基于公共倉儲支出的倉儲費有所增長。
2.油價上漲。2004年油價恢復上漲,而且在7月17日,原油價格漲至每桶超過58美元,達到歷史新高。
3.人工費用上升。2004年貨車運輸費用比2003年增長了270億美元,其中駕駛員的工資增長在5%至7%之間。但駕駛員仍然短缺,據測算重卡貨車司機到2014年將短缺11萬人。
4.重卡數量增長。2004年8噸以上卡車銷售量超過20萬輛,增長43.1%。鐵路也更新設備,增加員工。
第二,第三方物流加速發展。
據對25個全球物流提供商的調查,他們在2004年的物流總收入達到3330億美元。
在北美,契約物流服務的總收入增長16.3%,達到894億美元。2004年第三方物流營業收入增長了34%,在美國連續10年超過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
第三,供應鏈安全成為國家總體戰略一部分,“9.11”后,美國加大了對貨物與人在物流過程中安全的措施。把供應鏈安全上升為國家安全。
1. 投入110億美元,改善航空安全。
2.啟動海洋運輸安全行動(MTSA)。包括集裝箱安全行動(CSI)和海關合作共同反恐(C-TPAT)。
3.提供2.61億美元來改善鐵路運輸安全。
4.加強與改善貨車公路運輸的安全,特別是危險品運輸。
以CSI與C-TPAT為例,對CSI明確提出:
• 提高員工水平以保證全面地執行這個項目
• 制定評價出貨安全級別的標準
• 制定那些用來掃描集裝箱的設備的標準
• 制定密封集裝箱的標準
C-TPAT明確提出:
• 制定書面的方針來管理確認流程
• 允許第三方實體來執行確認工作
• 制定一個重要的人性化的計劃來滿足項目對員工需求
• 使C-TPAT成為強制性的而非自愿的
物流安全級別正在被提升到國家級別高度,民主、共和兩黨非常支持2005年運輸安全改進行動。內容包括:
1. 任命運輸安全委員會為帶頭部門以保證國內貨物的安全。
2. 在產業中最易受攻擊的部門投入了更多的資金。
航空安全 $5B
陸運及海運安全 $394M
智能及R&D $60M
3.設立集裝箱在轉載過程中的安全標準
4.增加國外CSI檢查員工的數量
5.完善集裝箱上鎖及封閉的標準
6.設立運輸工作者國籍識別流程的最終期限
二、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的新走向
2005年6月8日,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在中國
深圳主辦中國年會。會議期間,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丁俊發副會長與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主席馬克•理查斯進行了親切的會談,并就雙方開展交流與合作簽署了備忘錄。這次,代表團專程到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總部訪問,與常務副會長瑪莉亞女士進行了親切的會談,探討了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
我們提出了許多問題,比如: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如何運作年會?如何為全世界8.1萬會員服務?與政府是什么關系?與物流相關協會如何相處?年度報告是怎樣形成的?政府與企業關心物流的那些方面?美國有無
物流園區?物流標準化誰來制定?第三方物流發展前景等等。
通過討論與了解,我們看到了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的一些走向:
第一,從2005年起,把美國物流協會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
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成立于1963年,成立時叫美國實物配送協會,1985年更名為美國物流管理協會,2005年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我們理解,更名意味著物流進入新階段。美國物流比較注重企業物流,到“9.11”后,開始注重全球物流戰略,但也是以企業為核心的。美國物流協會更名,意味著全球物流的發展已進入供應鏈管理階段。因為只研究與改進企業內部的物流已遠遠不夠了。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對供應鏈管理的定義是:供應鏈管理是聯系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主要功能和基本商業過程、將其轉化成為有機、高效的商業模式的管理集成。它包括了上述過程中的所有物流活動,也包括了生產運作,它驅動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營銷、銷售、產品設計、財務和信息技術等過程和活動的協調一致。
第二,把年會與年度報告作為協會的兩張名片。
年會每年運作一次,2005年在圣地亞哥,年會參加人數有幾千人到上萬人。是美國、北美或全世界物流界盛大的節日,參加人員主要是企業家、教授和物流工作者。討論的中心議題一年確定一個,并有若干個重點議題。會議提供的論文有500多篇。比如2004年年會的熱點問題是:
1.以現金周期模型為代表的供應鏈績效考量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手段
2.構造全球物流戰略
3.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推廣應用
物流年度報告是全美國最權威的報告,主要委托一些經濟學家撰寫,有一些著名咨詢公司參加。年度報告在全世界都有影響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加速,美國物流年會開始設置地區與國別圓桌會議,2006年的中國年會將在
上海舉辦。
第三,教育、培訓與會費是協會的經濟來源。協會作為非官方機構,作為一個法人實體,堅持企業家辦會原則,不受政府影響,但可以與政府合作。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可以講是一個綜合性協會,因為立足于大物流,也可以講是一個專業性協會,因為其范圍只是國民經濟的一部分。與其它相關行業協會業務上有交叉,但各有重點,是一種互補,并不矛盾。
三、美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新趨勢
第一,2004年美國第三方物流和契約物流服務的增長超過了美國經濟的增長;诼摵戏⻊盏膫}庫,增長了7.1%,美國具有國際業務的第三方物流增長了34%。
從第三方
物流企業營業額的絕對數來講,1996年為308億美元,2002年為650億美元,2004年上升到894億美元,占全國物流總費用的8.8%。
第二,跨國物流公司通過兼并實行全球擴張。我們參觀了美國聯邦快遞位于田納西州的孟菲斯總部,在后半夜看了二個多小時,包括國內快件分撥與國際快件分撥,同時工作的有8000名員工,飛機在天空夜幕中排隊降落與起飛,十分壯觀。據介紹,聯邦快遞成立于1973年,創始人叫弗雷德•史密斯,當時只有33架飛機,389名員工。1984年,開始歐洲和亞太業務。1989年,兼并飛虎航空公司。1995年收購Evergreen International,并開始進入中國。現有員工14萬人,640架飛機和4.5萬輛貨車,營業額超過200億美元。聯邦快遞總部孟菲斯從當年農村小鎮變成了美國最大的轉運樞紐城市。2004年7月24日,中美航空協定正式簽署。聯邦快遞在兩天后就向美國運輸部提出申請,要求首次航班中分配獲得12個新航班,6班用于連接美國與上海,6班連接美國與
青島。聯邦快遞計劃新增服務城市100個。按照新協議規定,中國允許美國空運企業在中國建立轉運中心,并在該中心獲得所有的航權。7月13日,歷經23輪談判,聯邦快遞與
廣州白云機場簽署合作協議,正式決定將亞太地區的轉運中心從菲律賓的蘇比克灣轉移到廣州,其級別僅低于美國總部孟菲斯,總投資超過20億元人民幣。聯邦快遞另一翼就是與
天津大田合作,擴展業務。在聯邦快遞加大在中國擴展的同時,全球前10強國際物流企業都在爭奪中國市場,UPS、DHL、TNT都在中國大投入,做大手筆。
第三,第三方物流發展有得天獨厚的外部環境。主要是政府法律法規環境、交通運輸裝備環境、物流人才環境、經濟發展環境、理論指導環境、行業協會環境、物流技術與標準化條件等。美國的高速公路世界第一,集裝箱與箱式貨運車極其發達;多式聯運已成為主導運輸方式;物流企業與企業物流并重,物流外包與物流自營并重,完全按企業的實際需要運作。沒有統一模式,也不要求統一模式。但充分尊重客觀規律,又發揮主觀能動性,使美國物流業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
四、中國物流發展要有新思路
根據對美國的考察,對中國物流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要建立全國供應鏈戰略或供需鏈戰略,作為國家經濟安全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建立四個系統,一是國民經濟發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供需系統;二是物流設施與裝備系統,包括多式聯運網絡;三是全國信息網絡系統;四是以物流與相關企業為核心的運作主體系統。這需要政府做出總體規劃,列為“十一五”專項。
第二,中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已進入快速增長期,但與國外仍有20-30年的差距,且地區與行業之間極不平衡,為此,需要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形成合力,有所分工。對加入WTO后,國內第三方物流企業三足鼎立(即:公有、民營與外資)的局面,要做出全面評估,提出如何扶持民族物流企業發展的措施。
第三,進一步調整政府職能,加快經濟類行業協會的立法,把應該交給行業協會的事逐步交給行業協會去辦。對如何設立行業協會,包括:外國行業協會在中國境內如何開展活動,應作必要的規定,不要搞得很亂了,再來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