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韓國、馬來西亞物流考察報告
應韓國物流協會和馬來西亞采購與物資管理協會邀請,2003年10月11-23日,陸江會長率團赴韓國參加了亞太物流聯盟第四次大會,并對韓國、馬來西亞進行物流考察。在韓國,代表團訪問了韓國物流協會、考察了韓進集團、世邦集團和釜山梁山內陸集裝箱中專站等;在馬來西亞,訪問了馬來西亞采購與物資管理協會、考察了伯靈頓(BAX)全球公司、葉水福(YCH)物流集團和檳城自由貿易區等。
亞太物流聯盟第四次大會按章程規定,對聯盟的領導進行換屆選舉,會議選出一個主席和三個副主席,聯盟主席國為韓國,中國、日本、馬來西亞為副主席國。大會還決定2005年第五次亞太物流聯盟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
一、亞太物流聯盟大力推動全球物流管理的發展
10月14-17日,亞太物流聯盟第四次大會在韓國漢城召開,陸江作為亞太物流聯盟主席主持會議。大會的各國代表互相介紹了本國物流業的發展情況,以及本機構在推動物流發展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陸江會長介紹了中國經濟和物流業發展的廣闊前景,通報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兩年來不斷增進服務觀念,強化服務功能,為推動中國物流事業所作的大量工作,表示中國愿意繼續加強與亞太地區物流界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分享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新機遇,為推進亞太地區物流的發展做出貢獻。大會還就日本物流協會提出的“21世紀經濟全球化與物流全球化”和澳大利亞物流協會提出的“亞太物流聯盟加強教育培訓交流”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大會肯定了亞太物流聯盟為增強亞太地區物流領域的交流、合作與發展所發揮的積極作用,聯盟今后還將全方位、多層次地吸引更多的新會員加盟,努力發揮區域優勢,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和物流全球化的進程。大會希望通過各國共同努力,不斷進行物流管理和技術創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進一步加強信息及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加快物流領域人力資源的開發,保護生態環境,建立新的全優化物流系統,形成一個有效的全球物流網絡,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
二、韓國計劃在21世紀成為現代物流強國
韓國的陸、海、空交通運輸均較發達。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量迅速增長,已建成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并擁有28個貿易港、22個沿岸港和4個國際機場。韓國政府非常重視物流業的發展,制定了“20年物流業發展計劃”,確保韓國在21世紀成為現代物流強國。韓國工商能源部將在2002-2006年期間,制定出發展物流業的特殊政策,從而來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企業競爭力。韓國希望在東北亞地區發揮物流中心的作用,進而成為世界空港和海港中心,并決定重點扶持和發展仁川新機場、釜山新港和光陽港。
韓進集團成立于1945年,提供海、陸、空的各種運輸業務,運輸部占營運額的70%以上,并不斷擴展其全球業務,以物流為主業向多元化發展。韓進集團主要通過旗下的三大子公司:韓進陸路運輸公司、韓進海運公司和大韓航空公司,形成了海、陸、空多式聯運的規模效應,并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韓進海運已制定了戰略目標,要在2010年前后成為世界上第5大物流集團,屆時年營業額可達到130億美元(1999年為36億美元)。除了目前在全球擁有的9個主要集裝箱碼頭外,韓進海運還準備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和地區再建造19個集裝箱碼頭和24個物流中心。
世邦集團有30多年的經營歷史,主要在進出口集裝箱貨運、超大型設備的海運和陸運、以及倉儲配送等領域,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物流一體化服務。集團每年處理70多萬個標箱,擁有6個大型集裝箱貨場、4個港口鐵路集裝箱轉運站、以及倫敦金屬交易市場指定倉庫等10多個立體倉庫。集團利用現代通訊和信息技術,依托互聯網和EDI系統,提供國際化的物流專業網絡服務。
三、馬來西亞吸引全球制造企業,物流業快速、跨越式發展
馬來西亞政府大力鼓勵和吸引外商投資,尤其是對制造業的投資。為鼓勵本國和外國公司投資于制造業,馬來西亞還制定了獎勵措施,如投資于制造業的公司可享有的最主要的獎勵為新興工業地位、投資稅負抵減和再投資抵減等。由于這些優惠政策,國際跨國制造企業紛紛在馬來西亞建廠,同時為制造企業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
物流企業也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立體倉庫、集裝箱貨運站和配送中心,促進了馬來西亞現代物流業的快速、跨越式發展。因此,馬來西亞的工業區、自由貿易區實際已成為工業
物流園區或物流中心。
美國伯靈頓(BAX)全球公司——世界500強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以及新加坡葉水福(YCH)物流集團,他們為了提高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服務能力,都制定了全程供應鏈管理的各項服務,如增值服務、資源共享、特殊化行業服務,以及在全球范圍內增設供應鏈應具備的各種物流設施。在馬來西亞,他們分別為摩托羅拉和戴爾等跨國企業提供全球物流管理服務,主要包括庫存采購、JIT生產支持和執行、高速貨物運轉、多渠道和門到門配送、產品組裝、修正和修理、零部件儲存、揀選和包裝、當天速遞、質量控制、維修環節的管理,以及進出口制單,報關、信息和訂單電子數據交換等完備的服務體系。另外還提供供應鏈的其他增值服務,包括逆向物流、配置管理、后期裝配/貼標簽/裝箱、零售點直送、在途配載、JIT集結、VMI管理等。
四、幾點啟示
1.經濟全球化,促進物流的全球化管理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帶來了全球化的競爭,同時也帶來了全球化的資源空間。在高科技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顧客需求不斷變化的今天,一切都要求企業能夠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僅靠一個企業所擁有的資源是遠遠不夠的。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業務上成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業,只有互補,才能共同增強競爭實力,利用全球資源空間,建構全球供應鏈,實行“一體化管理”模式,成為新經濟下新的發展戰略。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擴大運營,以求得生存和發展,物流系統由國內作業逐漸演變為全球化作業。全球跨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和利用資源,通過采購、制造、分銷等方面的規模經濟效應,降低成本,實現競爭優勢和增值效益。跨國企業經營的全球化對其供應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運輸、倉儲、裝卸、流通加工、包裝、配送、信息和報關等各個環節進行高效的協調管理和控制,從而不斷降低物流成本。經濟全球化打破了一國國內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形成了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格局,企業的經營視角已不再局限于某個地區,而轉向全球貿易,無論從原材料與零部件的采購、產品的分銷、倉庫的選址都不得不考慮物流一體化問題。
中國2003年GDP將達到11萬億元人民幣,進出口總額將達到8000億美元,占GDP一半以上,中國的經濟已融入全球經濟,今年利用外資仍可達到500多億美元。目前《財富》500強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國投資,世界上最主要的電腦、電子產品、電信設備、石油化工等制造商,已將其生產網絡擴展至中國。中國將會成為世界的制造業中心、采購中心和現代物流中心。經濟的全球化帶來了物流的全球化,帶動了全球物流管理的發展。
2.加快中國現代物流發展,適應經濟的全球化
近幾年,中國物流發展很快,但仍處于起步階段,物流發展水平較低,與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是不適應的。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是21世紀企業競爭和發展的關鍵,而中國物流企業具有全球競爭能力的不多,主要存在“小、散、亂、差”的問題。有些中國大型企業在國際上競爭力不強,與中國物流落后也有很大關系。由于中國物流企業不能滿足國外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物流需要,多數外資制造業的物流業務都是由外國第三方物流公司來做。因此,中國物流企業必須加快發展,盡快由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化;加快企業的兼并重組,把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對社會物流資源的整合;進一步引進外資和先進物流管理,從而推動中國物流業的發展,不斷適應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全球化。
3.發揮協會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全球物流管理的發展
韓國物流協會為促進韓國物流業在政策和標準化等方面的制定及其實施,每年除了進行各種調查和研究外,還定期舉辦四次物流政策專題研討會。馬來西亞采購與物資管理協會也是大力推動馬來西亞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尤其在物流與采購人才的培訓和學歷教育方面,協會定期向中央和地方政府匯報工作。兩國的協會利用各種機會,走訪與物流和采購相關的企業,了解企業需求,積極反映企業的意見,從而達到交流經驗、探討問題、提出對策和共同發展的目的。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要借鑒國外的一些經驗來加強自身的工作:要大力宣傳普及物流知識,加強理論研究;抓好物流統計工作;推進物流標準化建設;搞好物流人才培訓;推廣物流先進經驗,推動物流科技進步;及時向政府反映企業呼聲,提出政策建議等。
此次亞太物流聯盟第四次大會的代表一致認為,為了適應物流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各國需要進一步加強信息、教育、培訓、會展以及人員交流與合作,會后將就此次各國提出的具體建議、方案、項目和要求,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進行磋商、協調和落實。
本文為陸 江、李友生、楊天慶赴韓國、馬來西亞物流考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