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貨運中心最早的內涵是貨物集散中心,具有貨物聚集、堆存、倉儲、分運等傳統貨運場站的功能。隨著德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貨運中心漸漸增加了對貨物的加工、裝配、包裝、信息處理以及與貨物進出口相關的海關查驗、為客戶提供生活服務等更寬泛、更全面的功能。 貨運中心這些服務的提供,是為了滿足生產、銷售企業的需要。生產、銷售企業是貨運中心服務的主要需求方,它們為了降低產品、商品的成本,提高主營業務的競爭力,將原先自主組織、安排實施的運輸、裝卸、儲存、加工、包裝等業務從其主業中剝離出來,通過外包方式委托給物流服務商。在這種物流服務供給和需求互動發展的過程中,德國貨運中心逐漸演變成擁有多種物流設施、多種類型的
物流企業以及與物流相關的其他公共機構,可以提供多樣化的物流服務。由于它們是由貨運中心延續發展而來,因此在德國稱之為貨運區域,就是我們所說的
物流園區。貨運中心通過延續發展,已經成為我們通常所說的物流園區。 到目前為止,德國已經形成了由33個園區組成的、分布于德國不同地區的物流園區群體。其發展特點如下: 物流園區有多種運輸設施。 德國的物流園區至少與兩種運輸線路連接,即公路運輸與鐵路運輸,這是其基本的運輸方式。在德國推進聯合運輸的政策引導下,德國物流園區內或在其附近有聯運站、換裝站的設施已經十分普遍。物流園區是否與高速公路連接、是否有可以利用的聯運站是衡量物流園區是否優良的前提條件之一。除了最普通的公路運輸、鐵路運輸以及公鐵聯運方式外,有的物流園區還創造了包括內河航運以及航空貨運方式在內的多種運輸方式并存的運輸條件。 物流園區具備多樣的物流運作設施 現代化高架倉庫、數字化管理的專業化倉庫、可以進行加工包裝提供增值服務的倉庫是德國物流園區典型的物流運作設施。這些倉庫有的為多家客戶服務,有的為專門的客戶服務。如不來梅物流園區內專門為大型銷售企業TSCHIBO服務的配送倉庫,負責接受TSCH- IBO從不同供應商訂購的商品入庫、分類上架,按照TSCHIBO客戶訂單,選貨、包裝、出庫發送,所有活動在信息系統和自動化設備支持下采用流水作業。 物流園區功能多樣化 德國物流園區在傳統的貨運中心的基礎上,通過市場運作的模式,不僅有運輸、倉儲這類提供傳統服務的企業落戶,還有大型的貨運代理、聯運公司、計算機應用系統開發公司進駐,甚至連海關、金融、保險等機構也在區內設立工作點。如果說擁有不同類型的企業單位是德國物流園區的一個特點的話,那么這些企業單位之間的緊密合作所形成的合作效應更是一個重要特點。在這些企業中,雖然有大型的從事全球化物流服務的公司,但大部分是提供部分物流服務的中小型公司,它們以誠信、伙伴關系、雙贏等合作理念為指導,結成了物流服務網絡,實現了物流園區多元化的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