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通過國務院審議。在福建省“十一五”港口建設規劃經福建省政府批準后,福建省發布了《福建省“十一五”臨港重化工業發展及空間布局專項規劃》,東南沿海地區港口,即海峽西岸港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銜接各種運輸方式的樞紐
東南沿海地區港口,處于我國
臺灣海峽西岸,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東南沿海港口將依據國家重大產業布局規劃,把港口建成銜接各種運輸方式的樞紐。據預測,2010年,東南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900萬TEU,與此相適應,在建設格局上,將以
廈門港為干線港,以開辟遠洋班輪航線、承擔國際集裝箱運輸為主,建設7萬至10萬噸級或以上集裝箱碼頭,重點建設海滄、嵩嶼、東渡、招銀港區;相應發展
福州港、
泉州港等支線港,建設5萬至7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增加集裝箱泊位吞吐能力665萬TEU。
在煤炭運輸系統建設上,將以電力企業自用碼頭為主,到2010年前形成煤炭接卸系統;在進口原油中轉運輸系統建設上,重點建設泉州港,形成1100萬噸原油接卸能力;在進口鐵礦石中轉運輸系統建設上,將結合大型冶金企業在沿海的布點及發展需要,相應建設大型鐵礦石專用泊位,形成1200萬噸接卸能力。
與此同時,適時建設主要港口的進出港航道和通往主要港區的航道治理工程,重點建設廈門港航道擴建工程、招銀港區一期航道工程,福州港江陰港區航道二期工程、羅源灣港區航道一期工程、松下港區航道擴建工程等。
據悉,在實施上述規劃建設后,海峽西岸港口將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灣地區港口的煤炭、原油、鐵礦石、集裝箱運輸系統相銜接,共同構成我國沿海港口運輸體系和全國沿海5大港口群體。
港口發展勢頭強勁
近年來,福建省抓住我國新一輪重化工業發展和產業布局加快向沿海轉移、沿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現代制造業加速發展的機遇,以港口為依托,發展臨港產業。
在福建省“十一五”港口建設規劃不久前獲國家批準后,福建省政府發布了《福建省“十一五”臨港重化工業發展及空間布局專項規劃》,明確提出,到2010年,全省將投入2829億元,重點建設48個項目,在沿海港灣打造“一區六基地”的臨港重化工業,即以沿海三都澳、羅源灣、興化灣、湄洲灣、廈門灣和東山灣6大優良港灣為基地,重點發展石化、汽車、船舶、能源等7大臨港重化工業,構建海峽西岸現代化制造業基地的核心區域。
東南沿海港口建設加快
福建省交通系統正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現代綜合交通大通道。據悉,到“十一五”期末,福建將按照以人為本和暢通快捷的要求,以港口為紐帶,加快建設連接高速公路、快速鐵路、國家和省級干線公路和民航機場的客貨運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構建適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
目前,福建省把港口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設廈門國際航運樞紐港和福州、湄洲灣(南、北岸)主樞紐港,積極發展
寧德港、
漳州古雷港,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連接兩岸三地、促進對外開放、服務臨港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的規模化、大型化、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現代化東南沿海港口群。
“十一五”期間,福建計劃投入297億元,建設156個深水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項目達25個,5萬噸級以上達17個,最大靠泊能力可達30萬噸級,其中集裝箱吞吐量達1200萬TEU。5年里,福建省水運工程投資將達到300億元,這個數字,是“十五”期福建完成投資64億元的近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