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和赤灣集裝箱碼頭聯手云浮港昨日推出駁船快線服務
“水上巴士”讓珠江貨運更暢通
駁船快線網絡已擴至20個碼頭,受到泛珠三角進出口貨主青睞。
昨天,蛇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SCT)、赤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CCT)與云浮市港務局聯手推出“云浮港-SCT/CCT公共駁船快線”。借助深圳西部港區的成本和區位優勢,云浮進出口企業將得到更加經濟、便捷、高效的水路支線運輸服務,也使SCT和CCT開辟的“華南公共駁船快線”網絡進一步擴充,顯示出深圳港進軍泛珠三角貨源腹地的強勁擴張力度。
駁船快線受云浮企業青睞
在昨日召開的“云浮港-SCT/CCT公共駁船快線”推介會上,云浮市港務局與SCT就雙方合作原則、合作機制、推動水路運輸的措施、信息交流及培訓、云浮市六碼頭與SCT之間的貨物轉運、轉關運輸等達成共識。
云浮物流企業向記者介紹,云浮外貿依存度高,物流成本成為當前決定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駁船快線開辟之前,當地的進出口貨主只有選擇在香港中轉或由拖車運輸的操作模式,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深圳西部港區近幾年航線迅速密集,吞吐量飛速增長,目前每周有106條航線覆蓋全球各主要港口,并完成了從區域性基本港向區域性中轉港的過渡。借助這種橋頭堡優勢,云浮外貿經濟將找到一個快捷、便宜的“出口”。
深圳港攬貨有了金字招牌
2001年,SCT和CCT聯合珠江西部地區的碼頭及駁船公司,開辟了“華南公共駁船快線”網絡,第一個點位于江門。業內人士評價快線的開辟,是華南支線物流運輸的一次革命,改變了單一的拖車運輸模式。
由于深圳西部港區位于珠江口,與珠江水系緊緊相連,因此,駁船快線開通后即顯現出運輸優勢。穿梭于珠江兩岸各碼頭的“水上巴士”以其“平”、“快”的個性化服務,征服了越來越多的船公司和貨主。
據順德一家玩具公司的負責人介紹,傳統的駁船運輸耗時長,通關手續繁瑣。以前,他們主要是依靠拖車短途運輸,再接駁到香港碼頭付運。現在駁船快線以“定時、定點、定班”的形式克服了這一痼疾,他們不必再將貨物運往香港中轉,而是直接運往蛇口、赤灣上班輪。批量的運輸模式既節省成本,又簡化轉關手續。經濟、快捷成了駁船快線運輸的“招牌”。
經過5年的發展,華南公共駁船快線覆蓋了珠江西部的主要碼頭,并延伸至陽江、茂名、湛江及防城、北海各沿海港口,目前在南中國的14個城市、20個碼頭開辟了16條定期定班和8條不定期定班的公共駁船快線。2005年,深圳西部碼頭的中轉量達到73.8萬標準箱,2006年1-11月達74萬標準箱,華南公共駁船快線不斷成熟完善。
更多內河碼頭上門談合作
SCT負責人表示,目前華南駁船快線的網絡框架已基本成型,SCT未來的重點主要在兩方面:一是進一步完善網絡覆蓋范圍,將快線的服務網點拓展至珠江西部任何一個內河碼頭及沿海港口;另一方面是繼續打造更順暢的通關及操作環境,提高貨物的運輸效率,降低客戶的隱性成本。
今年3月以來,SCT聯合其他聯盟成員相繼調研考察了高明、高要、花都、梧州、臺山等地的碼頭及當地貨主和駁船承運人,共同探討開通新的快線服務事項,并取得了包括當地海關、貨主在內的各方大力支持。
同時,三水、九江、陽江、新會、海騰等碼頭也與SCT積極交流,加快各地開辟快線的進程。目前這些點位的海關部門基本都與蛇口海關簽署了“進口中轉”備忘錄,在通關方面為這些碼頭快線的開通掃清了障礙。
在海關新的“屬地報關·口岸驗收”政策實施后,華南快線通關效率將得到飛躍性的提升,也使得駁船調配更加順暢,可充分利用艙位降低船公司的營運成本及貨主的運輸成本。
據悉,廣東省將在2010年前投資逾46億元進行內河航道建設,重點保障珠三角和西江主干道率先實現航道現代化。屆時,依托內河的華南駁船快線將更快捷。
華南公共駁船快線
經過5年的發展,華南公共駁船快線覆蓋了珠江西部的主要碼頭,并延伸至陽江、茂名、湛江及防城、北海各沿海港口,目前在南中國的14個城市、20個碼頭開辟了16條定期定班和8條不定期定班的公共駁船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