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科學發展觀 建設創新型交通行業
2006-12-18 10: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交通運輸業是支撐經濟良性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息息相關。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我國公路水路交通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一條基本的經驗就是我們堅持改革、不斷創新,用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推進工作,實現新進展、新突破。
“十一五”時期,為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公路水路交通發展必須完成好三大任務:一是繼續擴大規模;二是不斷提升質量;三是充分發揮公路水路交通在生產力布局、區域協調發展、城鎮化進程中的先導性作用,加快重要運輸通道和運輸樞紐建設,促進綜合運輸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因此,我們明確提出,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交通又好又快發展,推進創新型交通行業建設,進一步加快交通行業由傳統產業邁向現代產業的歷史進程。
我們還明確提出了建設創新型交通行業的重大戰略任務,確定了建設創新型交通行業的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公路水路交通行業的創新實力顯著增強,解決交通發展重大問題的能力顯著提高,在交通建設、運輸、管理、服務各領域的創新工作取得顯著進展,使交通行業成為富有創新活力、具有創新動力和擁有創新實力的行業,推動交通又好又快發展,建設一個更安全、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可靠、更和諧的公路水路交通系統。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部署,把增強創新能力作為公路水路交通發展的戰略基點,立足“三個服務”,堅持“四個理念”,著力“四個創新”,走以創新促發展之路。“三個服務”,就是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積極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國省干線、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到又好又快;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十一五”交通工作重中之重,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0萬公里,使4.7億農民直接受益;服務群眾安全便捷出行,加強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水上搜救體系等建設,不斷提高交通公共服務水平。“四個理念”,即堅持以人為本、好中求快、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確保交通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著力“四個創新”,就是大力推進理念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創新,解決交通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交通供給能力。努力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全國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全國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等重大交通發展規劃的實施,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正確處理規模與結構、速度與質量、公平與效率、交通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最近,我們按照國家宏觀調控的要求,及時調整了交通投資結構,總的要求是:保證“四個重點”,堅持“兩個傾斜”,做好“兩個繼續”,強化“兩個監管”。保證“四個重點”:一是納入國家規劃的公路水路重點項目建設;二是農村公路建設;三是安全保障工程建設;四是科技創新項目。堅持“兩個傾斜”:一是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傾斜;二是向公益性強的項目傾斜。做好“兩個繼續”:一是繼續加強納入國家重點投資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二是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繼續加大投融資力度,爭取更多的資金用于交通重點項目和農村公路建設;強化“兩個監管”:一是資金安全的監管;二是資金使用效益的監管,通過加強監管,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積極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增強交通發展活力。進一步健全交通投融資體制,完善投融資政策,搭建融資平臺,擴大資金渠道,加大對農村公路、公共航道及水上安全與救助設施等公共產品的投入。要下決心解決好高速公路管理主體多元問題,建立統一、高效的公路管理體制。要規范收費公路管理,完善收費公路政策,促進收費公路的良性發展。同時,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體制機制,促進農村公路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港口管理體制,理順各方關系,優化整合港口資源。按照疏養分開的原則和運轉協調、管理高效、信息通暢的要求,進行航道管理體制改革,促進內河航運持續健康發展。要理順運輸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運輸政策,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此外,我們還要加強工程建設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質量保證體系,嚴格執行工程質量責任制,提高基礎設施工程質量和耐久性。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十一五”交通科技工作要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主線,加快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一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適應交通發展需要、符合交通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交通科技創新體系。交通科技發展要切實做到“一個面向”、“發揮好四個作用”。即面向交通生產建設主戰場;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發揮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力軍作用,發揮科技中介機構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使科研開發與交通生產建設的結合更加緊密。要針對交通建設、管理中的關鍵技術,凝聚社會科技資源,開展聯合攻關,形成交通科技創新大聯合、大協作的格局。要集中力量支持對行業或區域交通發展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牽動性的科技項目,著力解決交通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行業,促進交通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必須貫徹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和環境保護政策,把“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落實到交通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各個環節中,堅持集約發展,因地制宜,提高資源、能源的使用效率。力爭在“十一五”末與2005年相比,每億車公里公路用地面積下降20%;沿海港口每萬噸吞吐量占用碼頭泊位長度下降25%;營運車輛、船舶百噸公里能耗下降20%。
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升行業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政府交通部門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不斷提升行業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要重點樹立“以人為本”思想,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和推進政府管理創新。
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交通可持續發展水平。交通大業,人才為本。我們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深入實施“人才強交”戰略,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