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物流信息化水有多深

2006-11-7 13: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物流信息化首先要解決什么問題?“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問題如何解決?如何解決物流自動化技術與信息化系統相結合的問題?物流信息化給軟件廠商帶來多少機會?……一切都將在這里找到答案。 

    先解決什么樣的需求? 

    戴 定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我們在做物流案例評選的過程中有很多的體會。物流信息化的需求是分層次的,它與整個經濟發展的規律有著內在的聯系。首先,要解決信息化最基本的問題,即決策一定要依賴于數據,而不是拍腦袋、憑經驗。決策一方面是整個流程的決策,包括機構設置、業務流程和整個規劃;另一方面則是如何使日常的操作規范、優化、合理。 

    在這個過程中,絕大部分工作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以支持決策。這個階段涉及流程改造的內容很少,不強調優化功能,而是要快速地對市場做出反應,而這個反應是有根有據的。 

    奧康鞋業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他們成功之處是解決了全國成百上千個點的信息共享,非常快地把信息采集起來。這個物流系統的優化功能不是太多,但是它確實代表了絕大多數企業對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我國的物流信息化起步比較晚,在很多企業里,決策和日常運營流程,并沒有形成一種制度。因此,多數企業信息化的最基本目標是建立一種機制,再通過信息系統把它固化下來,這樣決策就能做到有根據。 

    優化是一攬子方案嗎? 

    戴定一:目前有一部分信息化基礎比較好的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優化問題。這也是來自降低成本、加快周轉等經濟上的壓力,以幫助企業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看到的優化,并不像一些廠商宣傳的那樣,所謂一攬子、全面解決方案。優化集中在幾個最能產生效益的環節,比如集中庫存、集中采購等局部的最初效益環節。我們希望通過一段時間努力,在一些局部應用環節上能夠形成一個成熟的標準件,這將極大地推動物流信息化的發展。 

    向奇漢(金蝶軟件市場總監):我國的物流系統更多的是企業內部的物流,比如采購、銷售、倉儲,內部的物流打得比較通。而制造方面的物流,更多的還是依靠內部的供應鏈,包括財務、物流、生產、制造。商業系統中的很多用戶,在選擇ERP產品時與制造業有很大差異,制造業可能先解決內部的物流問題,而商業系統一開始肯定考慮最前端的,與供應商、外部供應鏈相關的物流系統。 

    我們感覺企業分銷、連鎖這方面市場很大,目前中國在該領域的企業大多比較小,沒有一個“領頭羊”,因此目前連鎖企業做分銷系統管理是主要的方向,但不管是自己開發還是與客戶合作,都還有一段路要走。 

    陳哲(北京軟通動力科技公司咨詢經理):今年下半年我們做了一些案例,包括煙草、汽車制造,我們有一些感觸。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解決企業在材料、零部件供應環節的效率問題,就一定要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而不是單純的內部優化和資源重新調配的問題。現在一些大企業,要求供應商在其廠區周圍設立大量倉庫,實際上只是把庫存的壓力轉給了供應商,而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并沒有提高,成本也肯定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張強(浪潮通軟市場經理):目前我們做的更多的還是企業內部物流,主要考慮開發軟件市場。從需求本身看,物流的概念還非常大,更需要規范、標準化的東西,但是作為一家IT企業,我們目前還沒有單獨做物流系統的考慮。 

    什么才是真正的供應鏈? 

    戴定一:物流是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內容。供應鏈實際上解決的是企業與企業間的合作問題。現在,很多用戶將所謂的物流軟件稱為供應鏈軟件,但實際上這些只是企業內部的供應鏈,是部門之間的合作關系,嚴格地講這不叫供應鏈,盡管它也算是一個工作鏈條。
 
    供應鏈是指企業與企業、企業與上下游供應商、供應商與采購商、生產商與銷售商之間的合作。這種合作關系,是在市場機制成熟的條件下,有了長期的產品鏈或價值鏈才形成的,它將過去的自由、單純的競爭關系,變成了一個競爭合作的平臺,使得所有的企業都能夠達到最大的效益。 

    物流的成功需要多方利益的協調,因此,能夠用一種信息系統固化、穩定下來的案例很少。萊州糧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案例。萊州糧食因為涉及到上下游的關系很多,下游有農戶,萊州糧食負責向農戶收購糧食,再賣給外調單位、糧食加工廠等。由于我國糧食流通有很多特殊政策,如敞開收購:資金全部由農業發展銀行貸款,國家財政部門還有固定的補貼,同時政府部門、糧食局還要指導,所以它是一個涉及到政府、銀行、農戶、企業多鏈條的體系。萊州糧食用管理信息系統把業務、管理、政策統統融進去,協調好了各方面的利益,真正把它規范下來。 

    這樣的案例是比較少的,物流也好,供應鏈也好,真正涉及到企業與企業之間成熟合作關系的軟件很少。如果供應商、分銷商不能很好地處理各方利益分配,就做不出好的物流信息系統。
 
    曹開彬(計世資訊分析師):物流中心跟其他相關系統的連接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與自動化設備系統的連接,在這方面,國際上的軟件做得比較好,而國內軟件提供商在這方面有待于加強;其次是物流系統與企業內部其他系統之間的連接,包括ERP、CRM等。 

另外,數據交換層,像公共物流平臺越來越重要,這其實是信息化的一個整體趨勢。因為新興系統多了,必然會與海關、鐵路、民航、稅務等部門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如何溝通這些部門的信息,可能是每個行業的信息化都會遇到的問題。這需要信息系統提供商進一步做工作,在技術上對接得更好一點。另一方面,我們希望政府部門在建立平臺、規范標準方面下大工夫。 

    莫曉平(用友軟件分銷與CRM事業部產品市場推廣經理):物流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我們目前做的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如分銷環節的管理,牽涉到企業內部物流與外部的關系。我特別同意戴主任的說法,一個信息化管理系統提供廠商,必須懂得行業的規則和業務,否則就無法做下去。企業以前可能是在自己分銷行業內部進行管理,而現在會延伸到對自己的連鎖店或外部合作商的管理,這是一個極大的變化。 

    物流信息化路該怎樣走? 

    戴定一:當前我們國家的分銷業、零售業正處在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加入WTO以后,一些跨國公司,特別是那些連鎖分銷業巨頭進來以后,我們國家的分銷業將面臨著整合問題。最近麥肯錫有一個報告,認為在兩三年之內,中國的零售市場將會出現一個整合高潮。國外分銷企業將占據中國50%甚至更多的市場,國內連鎖企業,將占有30%,還有20%屬于非連鎖的傳統企業。最近媒體也有報道,一大批國內百貨商店銷售額下降、利潤下降,但是像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連鎖企業卻很興旺。這是一個連鎖擴張的時期,這個時期迫使連鎖分銷行業更加關注物流及物流信息化。 

    我們比較推崇逐步完善的方法,這方面寶供是一個典型案例,它的技術非常簡單,但是很實用。這個企業每年只解決一個問題,經過6年,解決了6大問題,明年準備開始上ERP。我覺得這種方法非常值得借鑒。 

    陳哲:國內的物流環境還存在很多問題,至少在運輸環節上,中國現在有鐵路、海運、空運,這些運輸企業的管理本身就存在問題,特別是鐵路,作為第一大運營商,其傳統的運作模式和服務水平遠遠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現在企業很少把所有的經營活動僅限于一個區域,有的甚至發展跨國業務,所以,那種具備全國性資源的企業,再加上完善的信息系統,可能發展潛力會更大。 

    巖松(英克科技市場經理):英克公司是做ERP起家的,隨著物流行業的發展,我們逐漸看到,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因此,我們開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進行這方面工作。目前,我們已經有專門的物流事業部,并有專門的營銷、維護人員。
 
    英克希望做到更深入了解企業,企業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如果我們了解了企業最核心的業務,就能夠用最樸素的結構,把一個復雜的事務分割成最簡單、最細節的東西,這是我們做物流信息系統的一個基本思路。 

    曹開彬:在我們的研究中有幾個新的動向。我們感覺到,渠道對制造廠商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上很典型的例子,如沃爾瑪對生產廠商的控制力度越來越強,在國內像國美、三聯等,已經顯現出這樣的優勢來了。中國幅員非常廣闊,在中國每一個公司其實都可以被看成是“跨國”公司,怎么為他們提供信息化服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陳哲:在標準方面政府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鐵路集裝箱在聯運的時候有很多問題,包括托盤的尺寸、地方性政策等,實際上都是阻礙跨地區提高物流效益的難題。所以,我們希望政府在這方面能夠盡快地制定統一標準,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整個中國物流業務的發展。 

    如何幫助用戶盈利? 

    戴定一:我們發現,很多軟件開發人員對經濟業務方面的了解是很深入的。像我前面講到的幫助萊州糧食實施物流信息系統的深圳奧馳公司,到萊州糧食蹲點蹲了8個月,才把它的需求搞清楚,從一個外行變成了內行,真正懂得了中國的糧食是怎么流通的,他們現在講起糧食改革來頭頭是道,可以參加糧食體制改革的很多會議。現在,很多企業在采購方面已經非常理智、慎重,供應商應該把推銷產品變成更多的增值服務,也就是幫助用戶解決盈利的問題。 

    熊安東(北京軟通動力公司客戶經理):我覺得目前國內物流行業存在幾個大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用戶需求不清晰,我們怎樣能夠讓物流企業明白,將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怎么樣去把這個瓶頸打開?任何服務提供商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問題在于,現在的供應商抓不住客戶的想法。 

    莫曉平:我們倡導的是圍繞企業的競爭管理和庫存管理來做物流,這應該是一個閉環的系統,牽涉到我們怎么樣去滿足企業的需求。奧康鞋業提出了一個思路,即圍繞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庫存的周轉率,降低產成品庫存周期來做物流信息系統。 

    實際上,降低成本可使企業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這是我們的初衷。我們感觸很深,最初我們給客戶講物流能帶來什么,他們提出只是想降低庫存積壓,并認為增長10%的銷售額,還不如減少30%的庫存。企業算了一筆賬,真正物流成本的降低,能給企業帶來開源節流,而節流帶來的效益更大一些,這是我們做奧康物流管理系統所得到的體會。 

    陳哲:我們在做亞商在線信息系統時也有一些體會。亞商在線實際上是商貿或流通領域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他們開發的是一套以訂單處理為核心的物流系統。我們跟客戶聯系,是為了解客戶的營利模式、管理模式、未來的組織結構、管理方向等,我們不是一開始就介入很詳細的客戶訂單如何處理、需要什么報表,在很多情況下,實際上我們應該站得高一些,而不是簡單地去符合、滿足客戶的要求。 

    戴定一: 

    總的來講,希望供應商能夠對用戶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深入了解的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行業專家。我認為成功案例的成功之處,不全在于他們的技術多么先進,而在于他們對這個行業的業務真正了解,這是供應商應該遵循的一個發展之路。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