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驗放”、“網上支付”、星級分類管理、五大便捷通關措施,一系列海關監管新模式讓———
今年以來,在張家港保稅區營業的近60家物流倉儲企業均獲得了較以往豐厚得多的收益。據張家港保稅區海關統計,前三個季度,進出張家港保稅區(含保稅
物流園區)貨運量達400萬噸,貨值41.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7%和49%,貨物主要涉及紡織原料、液體化工品、機器設備、電子元器件等。
在張家港保稅區物流量不斷增長的背后,凝聚著保稅區海關致力于物暢其流的心血和汗水。“沒有海關的支持,就沒有公司如今蒸蒸日上的業務形勢。”張家港保稅區長江時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物流的曹先生一邊領著記者參觀繁忙的卸貨現場,一邊揚著手頭的貨物進出庫日程安排表高興地說。
圍繞做大、做強物流的工作理念,張家港保稅區海關通過整合海關H2000、保稅區物流信息化管理、電子關鎖及智能卡口管理等系統,實現了海關、碼頭、理貨、代理、企業數據信息的充分共享,并推廣便捷企業的“擔保驗放”、“網上支付”,從而保證了進出口貨物的有序高效流轉。為提高對物流倉儲企業的管理水平,該關把區內倉儲企業分成三星、二星、一星三個管理級別,實施星級分類管理,對不同星級的企業實行不同的獎懲辦法,引導企業健康發展。據悉,目前保稅區所有的物流倉儲企業都已經擁有了一批固定的貨源客戶,物流倉儲量均超過企業倉儲面積的4/5,物流業呈現出喜人的發展態勢。
張家港保稅區物流規模不斷擴大,貨物進出日益頻繁,對海關現場通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張家港保稅區海關以客戶管理為導向,針對企業的特點和現代物流特色,創新監管舉措,對落戶于區內的資信度高、守法經營的大中型企業和大型物流分撥企業推出“提前申報、雙提前申報、集中申報、快速轉關、加急通關”五項便捷通關措施,全力推動保稅區經濟快速發展。去年海關先后與杜邦一旭化成、陶氏化工等企業分別簽訂了集中報關、進出區雙提前申報的監管協議或備忘錄,在保證海關監管的前提下,滿足了企業發展物流、降低成本的需求。如海關對杜邦—旭化成公司采取“分批進出區、按月集中報關、憑擔保放行”的集中報關模式,使公司一個月進口的所有甲醇,通關時間只需10分鐘。據該公司測算,企業每天的甲醇用量在80噸左右,按照2.5天的安全庫存量200噸計算,每月可節省5萬美元的流動資金。該公司采購主管徐厚琴興奮地說:“保稅區海關對企業實施的個性化便捷通關措施,使我們在裝貨時就能同步報關,等貨到后快速通關,而且海關還提供24小時預約通關、預申報等多項服務,可真是解決了企業進出口通關中的實際困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