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是
香港經濟四大支柱行業之一,但以往一直缺乏一個專門的渠道,可以代表該界別的勞工爭取權益。近日,香港工會聯合會屬下的物流、汽車、民航、海運、鐵路等27個相關行業工會籌組成立了“工聯會物流及交通行業委員會”,目標是促進本地物流及交通業持續發展的同時,切實地維護業界從業員的合理權益。就此,本報特地采訪工聯會理事長兼該委員會召集人黃國健,了解他對物流業勞工問題及行業長遠發展的看法。
代表6萬多名從業員
黃國健指出,以往物流業內缺乏一個“聯席會議”的框架,因此不同工會、團體未能有效交流意見,而政策研究及人才訓練方面亦做得不夠深入。因此,他預期委員會成立后,不但可產生“規模效應”、提高議價能力,更能夠透過不同工會工作人員的互相支持、資源集中,從而達致加強內部能力的目標。另一方面,委員會的成立亦可以令工會干事的視野擴闊,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他表示,該行業委員會將來代表了6萬多名從業員,占工聯會屬會會員總人數五分一之多,足以發揮一個舉足輕重的作用。
他亦透露,成立行業委員會是工聯會的一個新嘗試,整個計劃的醞釀期亦接近一年。由于物流業內各領域的業務性質天然密切,因此工聯會期望以此為試點,不排除將來把計劃推廣至其它行業。
由27個行業工會組成
有關行業委員會的具體運作方面,黃國健表示27個相關行業工會將選派十多名代表組成委員會,并每月召開一次例會以共同探討業內關注的問題,一旦遇有緊急事故亦會舉行臨時會議。另外,該委員會亦設有一個秘書處,由總干事林錦儀負責委員會的日常運作。據了解,行業委員會的主要工作包括關注及研究政府有關物流的政策并提出建議、促進內地與香港的溝通合作,推動人才培訓及維護業界從業員的合理權益等幾大范疇。
在物流業人才培訓的問題上,黃國健同意香港物流協會的觀點,認同政府在這方面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雖然政府撥款資助相關課程,但在缺乏清晰發展方向下,這些課程都傾向于提供基礎性知識,只能泛泛地訓練人員,而不能針對行業的發展趨勢而提供專門訓練。他認為目前物流業并非缺乏船務文員、碼頭操作員等初級技術人員,而是需要一些對供應鏈有充分認識及掌握管理知識的中層管理人才。
建議大嶼山設
物流園 關于物流業的長遠發展,黃國健認為這不單涉及香港的經濟產值,更是關乎解決社會就業的深層次問題。他指出,香港接近100萬低技術工人的就業問題,正是目前勞動人口結構中的最大缺陷,因此物流業的一些下游產業(如包裝、配送服務)就能有效吸收這些勞動力,他強調:“這不是單靠計算經濟產值,可以解決得了的問題。”因此,黃國健建議政府應在大嶼山發展物流園,由于該處鄰近香港國際機場、規劃中的港珠澳大橋落足點及葵涌貨柜碼頭,絕對有條件發展為亞洲區內的海陸空交通樞紐,并成為地區性的維修、采購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的供應鏈服務及管理。他預期,物流園屆時不單可創造龐大的經濟產值,更可提供大量職位空缺,紓緩本港就業問題。
黃國健同意香港自從九號貨柜碼頭落成后,十多年來港口物流相關的基建設施停滯不前。面對鄰近地區積極建設及投資,他擔心:“即使香港11月24日開始興建十號貨柜碼頭,也要十年后才竣工,當中會令經濟發展出現一個斷層期,我們不但輸了時間,還輸了機遇。”他期望政府能夠及時把握國家“十一五”規劃帶來的契機,令物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