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頒布實施是招投標事業在我國開展古幾年來的經驗總結,也是我國走向開放的國際市場,趨向國際慣例的一項有力措施。
招標在國際上應用于工程發包和貨物采購的歷史,可追溯到200多年前,早已補公認是一種科學合理利用資金、減少項目投資風險的行之有效的采購方式,因而得到了廣泛應用。尤為突出的是,世界銀行及各個國際金融組織和貸款機構,在長期實施的貸款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完整嚴密、久經考驗的招標采購指南和規則,在世界范圍贏得了廣泛贊譽。
在《招投標法》中,第一條就明確指出了推得招標投標制的目的是"為了規范招標投標活動,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招標投標活動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高經濟效益,保證項目質量"。而我國的機電產品招標投標僅十幾年的歷史,尚未處于初級階段。
從我國十幾年招投標情況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到,很多企業已對招投標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招標采購方式尤其在兩大類企業中特別受歡迎,一是國有大型企業,他們長期不間斷地進行大大小小技術發改造項目的貨物采購,特別是在進口設備和引進技術的采購中,從最初對招投標的不懂、不理解,到最終嘗到了招標的甜菜頭,進而將招標作為制度納入企業采購程序,長期以來堅持實施,以減少項目風險、創造最大的投資效益并杜絕因不法交易而產生的腐敗待業。另一類則屬于私營企業或股份制企業。他們十分看重在招標中得到的不小的經濟效益實惠。其中顯而易見的原因,就是項目通過招標實施,能夠順利執行合同,按時完工,品質得到保證,項目投資得到控制臺。這些都是招標事業良性發展培育出的肥沃土壤和取得的可喜成果。如果每個企業的經營者,無論是國有、股份制或私營性質,以用參與招標、評標的工作人員和評委,都能出于公心,以國家和企業的利益為重,精打細算每一分錢,則招投標在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中,必將取得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仍有一些企業對招標這一概念缺乏認識,甚至無從知曉。前不久各大媒體曝光的
吉林市科技大廈修建工程事例,是一項已投資上千萬的在建工程,由于設計失誤及施工不合格,將推倒重建。而我們在電視報道中看到,當記者采訪業主負責人時,問到為什么在選擇高等單位和施工承包商時沒有采用招標方式,回答是根本不知道招標是怎么一回事。另外一些典型事例,包括
重慶綦江虹橋垮塌案;
杭州錢塘江堤壩重點建設工程,以大量泥漿代替混凝土填充的工程案等。這些觸目驚心的"豆腐渣"工程直接導致的結果,除了給國家和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外,其中還不乏生命的代價和血的教訓。在這些工程中,有一些也是經過了所謂"招投標"發包的程序,但稍加追查即暴露出其中存在著嚴重的違規操作和虛假招標的事實。
上述幾個事例從側面反映出,招標在我國還需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規范招投標的意識,同時有待完善健全的嚴格有效的監督機制(體系)。如果我們不堅持與腐敗現象進行長期而堅決的斗爭,則將葬送來之不易的招標成果。
目前我國采取的措施之一是設置專門的監督職能部門。目前實行的由中國對外經貿部機電產品進出口司、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招標評審部對國家規定必須招標采購的產品直接進行招標程序的監督審查,對于防止招標過程中一些不正當、不規范的行為,對于招標環節所涉及到的各方人員的行為規范,已起到了十分明顯有效的監督作用。但是目前接受國家機電辦審查的招標項目畢竟有限,只占所有機電產品招標項目較少的比例。為了保證我國招標事業的健康發展,所有的招標項目都應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審查監督機制,或者按照不同行業分門別類,或者從地方行政角度,劃分不同職責設立監督察部門,嚴格審查程序,并負責清晰處理來自各方的投訴意見。這種方式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招投標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為招投標提供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防患于未然,尚有別于訴諸法律的訴訟程式。
在當前推動市場經濟改革的形勢下,國家更多地賦予了業主法人的自主權,以獨立承擔企業項目成敗的風險。但企業自主操作招標,尚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總是其一大多數企業的新建項目或大的技術改造往往多年難得一遇,即使臨時專門成立一個招標班子,對于整套招標程序、評標掌握的原則,以及操作的方法等,均不熟悉。其二,企業對如何編制完整嚴密的招標文件也不熟悉。其三,沒有一個象專職招標機構那樣長期積累形成的各行各業制造廠商及貿易代理公司的投標信息網,以及可供參與評村,提出寶貴咨詢建議的專家成員網。其四,就是對外難以保證招標"三公"原則的信譽和形象。業主自行承辦招標,理所當然的"自己說了算",很難在保證自身利益之外,再考慮投標方的合法權益。這種情況下,即使花費很大功夫完成了自行招標,但由于對招標業務的陌生,而項目實施的時間又不允許拖延,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事實上,其它國家的大多數企業所說的自主招標,也是委托專業的綜合技術咨詢公司操作實施,并不是一切均由業主自行操作的概念。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業主自行操作的概念。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業主自行承辦招標還需慎重考慮,否則將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
為什么要提倡委托專職招標機構組織招標呢?處于中介地位的招標機構,其本身就帶有實施監督招標的作用。招標機構接受業主委托招標,不僅僅是維護業主的利益,同時也要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維護投標方的合法權益,并接受公眾監督。由于招標機構具有對招標業務的專職性只得招標業務的熟練程度較高,把握有關政策的原則性較強,保證項目得以進入良性發展的步驟,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而業主通過將項目采購委托招標機構實施招標,更是表明了心地坦蕩、拒絕私下交易、暗箱操作,決定公開置于公眾監督的心跡。對于招標中介機構的監督還需要通過設置專門的監督職能部門來進行。招標機構自身的生存發展,是通過招標服務,并按照國家財政稅務部門核定的收費標準,向中標方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用。盡管國家已明文規定不向業主方收了服務費,但招標項目的來源渠道,畢竟需贏得業主自愿的委托。這種模式難免使得招標機構幾乎不得不更多地偏向于業主的意圖。因此,目前的評標,原則上主要以業主意見為主,招標機構和專家評委的意見作為建議參考。但在我國現行體制下,畢竟多數企業都屬國家所有。而又總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鋌而走險,出賣國家利益牟取私利,或者由于各種主觀或客觀的原因,最終導致項目失敗,致使國家遭受損失。盡管項目失敗造成的損失,責任主要由業主當事人承擔,但同時受牽連的還涉及貸款銀行及有關管理部門,個人承擔的風險和法律責任畢竟有限。這種事例為數不少,無法否認和回避。如果業主的采購意向(難免存在人情標、行政干預標等)與招標的原則或評標結果發生了一定沖突或者迫于大權在握者的行政干預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影響,導致業主方的合法利益遭受損害,在明確設立了專門的監督職能部門后,在嚴格的監督下,一旦發生違背公平、公正原則的現象和行為,也不至于使公眾投訴無門。
當然,招標機構應首先做到自尊自律,嚴格按照正規的程序操作,盡可能不要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簡化、影響正常程序,正有如偷工減料的工程質量,這樣做的結果不外乎自毀信譽、自砸飯碗。粗劣變味的招標,其危害在于不僅起不致電招標本質上應達到的為國家、為企業創造良好效益的目的,相反,它不僅破壞了招標公正、公平、廉潔的信譽和形象,反倒為一些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披上了一層合法的外衣,進而起到保護傘的作用。真正做到不偏不倚絕對地公平、公正,是非常困難的,這一點也給從事招標工作的部門和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充分考慮業主合情合理的傾向性意見,又要不違背招標的"三公"原則,這是維持和保證招標機構得以生存發展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