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計劃
在得到門店的訂單并匯總后,物流計劃部根據第二天的收貨、配送和生產任務制訂物流計劃。
1、線路計劃:根據各線路上門店的訂貨數量和品種,做線路的調整,保證運輸效率。
2、批次計劃:根據總量和車輛人員情況設定加工和配送的批次,實現循環使用資源,提高效率;在批次計劃中,將各線路分別分配到各批次中。
3、生產計劃:根據批次計劃,制定生產計劃,將量大的商品分批投料加工,設定各線路的加工順序,保證和配送運輸協調。
4、配貨計劃:根據批次計劃,結合場地及物流設備的情況,做配貨的安排。
儲存型物流運作
商品進貨時先要接受訂單的品種和數量的預檢,預檢通過方可驗貨,驗貨時需進行不同要求的品質檢驗,終端系統檢驗商品條碼和記錄數量。在商品進貨數量上,定量的商品的進貨數量不允許大于訂單的數量,不定量的商品提供一個超值范圍。對于需要重量計量的進貨,系統和電子秤系統連接,自動去皮取值。
撿貨采用播種方式,根據匯總取貨,匯總單標識從各個倉位取貨的數量,取貨數量為本批配貨的總量,取貨完成后系統預扣庫存,被取商品從倉庫倉間拉到待發區。在待發區配貨分配人員根據各路線各門店配貨數量對各門店進行播種配貨,并檢查總量是否正確,如不正確向上校核,如果商品的數量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門店的實配量小于應配量,配貨人員通過手持終端調整實發數量,配貨檢驗無誤后使用手持終端確認配貨數據。
在配貨時,冷藏和常溫商品被分置在不同的待發區。
中轉型物流運作
供應商送貨同儲存型物流先預檢,預檢通過后方可進行驗貨配貨;供應商把中轉商品卸貨到中轉配貨區,中轉商品配貨員使用中轉配貨系統按商品再路線再門店的順序分配商品,數量根據系統配貨指令的指定執行,貼物流標簽。將配完的商品采用播種的方式放到指定的路線門店位置上,配貨完成統計單個商品的總數量/總重量,根據配貨的總數量生成進貨單。
中轉商品以發定進,沒有庫存,多余的部分由供應商帶回,如果不足在門店間進行調劑。
三種不同類型的中轉商品的物流處理方式:
* 不定量需秤重的商品
設定包裝物皮重;
由供應商將單件商品上秤,配貨人員負責系統分配及其他控制性的操作;
電子秤秤重,每箱商品上貼物流標簽。
* 定量的大件商品
設定門店配貨的總件數,匯總打印一張標簽,貼于其中一件商品上。
* 定量的小件商品(通常需要冷藏)
在供應商送貨之前先進行虛擬配貨,將標簽貼于周轉箱上;
供應商送貨時,取自己的周轉箱,按箱標簽上的數量裝入相應的商品;
如果發生缺貨,將未配到的門店(標簽)作廢。
加工型物流運作
生鮮的加工按原料和成品的對應關系可分為兩種類型:組合和分割,兩種類型在BOM設置和原料計算以及成本核算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在BOM中每個產品設定一個加工車間,只屬于惟一的車間,在產品上區分最終產品、半成品和配送產品,商品的包裝分為定量和不定量的加工,對于秤重的產品/半成品需要設定加工產品的換算率(單位產品的標準重量),原料的類型區分為最終原料和中間原料,設定各原料相對于單位成品的耗用量。
生產計劃/任務中需要對多級產品鏈計算嵌套的生產計劃/任務,并生成各種包裝生產設備的加工指令。對于生產管理,在計劃完成后,系統按計劃內容出標準領料清單,指導生產人員從倉庫領取原料以及生產時的投料。在生產計劃中考慮產品鏈中前道與后道的銜接,各種加工指令、商品資料、門店資料、成分資料等下發到各生產自動化設備。
加工車間人員根據加工批次加工調度,協調不同量商品間的加工關系,滿足配送要求。
配送運作
商品分撿完成后,都堆放在待發庫區,按正常的配送計劃,這些商品在晚上送到各門店,門店第二天早上將新鮮的商品上架。在裝車時按計劃依路線門店順序進行,同時抽樣檢查準確性。在貨物裝車的同時,系統能夠自動算出包裝物(籠車、周轉箱)的各門店使用清單,裝貨人員也據此來核對差異。在發車之前,系統根據各車的配載情況出各運輸的車輛隨車商品清單,各門店的交接簽收單和發貨單。
商品到門店后,由于數量的高度準確性,在門店驗貨時只要清點總的包裝數量,退回上次配送帶來得包裝物,完成交接手續即可,一般一個門店的配送商品交接只需要5分鐘。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