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
衢州一年一度的藥品招標采購工作陷入僵局,早在15天前即完成了報價、投標,卻遲遲開不了標,幾十家省內外投標藥企急得團團轉。原來,在此次藥品招標的部分規定程序上,招標組織部門與競標藥企之間仍存在很多分歧,由此鬧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10月底,由浙江醫藥行業協會牽頭,浙江10多家藥業巨頭聯名致函當地政府部門,抵制招標組織單位提出的“明折明扣”和“最低報價承諾書”等規定。
截止到記者發稿前,這場招標風波尚未平息,仍在進一步協調之中。
據記者了解,目前,各省藥品招標各搞一套模式,國內像浙江衢州這樣的摩擦不在少數。從今年3月開始,國家不再要求各地執行統一的藥品招標規則,允許地方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可行方案,不過前提必須是“由政府主導,降低藥價”。
浙江藥企抵制衢州招標“明折明扣”
今年10月20日,浙江衢州互聯網藥品招標辦在網上公布了2006年衢州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報價相關通知,要求藥企在10月27日上午9:00開始報價(參考價以全省最低中標價格作為基礎),同時規定在報價前,企業必須遞交“此次報價不高于其他地市”的承諾書以及批量銷售的“明折明扣”申報表。對此,有意參加投標的眾多企業表示不滿,遂將情況向行業協會通報求助。
據悉,此后的10月24日,浙江醫藥行業協會致函衢州招標辦,溝通未果。10月26日,在行業協會牽頭下,浙江10多家藥企負責人聯名致函衢州市政府,遞交“關于懇請暫緩貴市藥品集中采購報價的緊急報告”,同時向浙江省發改委、省糾風辦、省物價局匯報情況。浙江醫藥行業協會在報告中稱,這種做法不符合國家六部委和浙江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不僅引發非理性的報價和明折明扣競爭,還會對本省其他地區藥品招標工作產生不良的連鎖反應。之后,這些企業一致達成決議:只報藥品競標價,不申報批量“明折明扣”,不提供“最低報價”承諾書。
“實際上,藥企在報價中已包含了批量折扣,而且此次要企業申報的‘明折明扣’是給醫院的,老百姓并不能得到實惠。”浙江省醫藥行業協會會長趙博文11月14日通過電話向本報記者表示,現在他們仍在和當地政府部門進行溝通。
地方招標采購各出“奇招”
事實上,像衢州藥品招標過程中出現的摩擦,國內許多地方都存在。而且,從今年3月起,國家允許各省“以省為單位”探索不同招標采購模式,前提是不違背“政府主導,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藥價”的宗旨。目前,除浙江、安徽等少數省份維持傳統招標模式外,四川、廣東、湖北等地都在運行以省為單位的“掛網限價”模式,更有
南京等城市搞起比較另類的“醫院藥房托管”模式。
眼下,國內風行的以“降價”為惟一目標的招標采購辦法,讓不少品牌藥企望而卻步。去年,四川省在國內率先試行“掛網限價”,即取消原有的招標中介代理機構,將所有常用醫保藥品放在政府部門自己的采購平臺上,每個品種設定一個“門檻價”,高于這個報價則失去進入機會,不少不愿接受報價的品牌藥企只得選擇放棄這塊市場。此后,廣東、河南、湖北等地紛紛效仿。“廣東明年1月1日起實行掛網采購新模式,全省統一來做,每年只招一次。”廣東某外資藥企招標采購負責人稱,與過去他們公司每年參加廣東各地23次招標相比,確實節約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但同時風險也大大增加,一旦失利丟掉的就是整個廣東市場。
“現在,各地招標采購模式不同,但都是以價格為主體,在上次中標價格基礎上按65折或70折先砍一刀,再讓大家競價。”趙博文稱,實際上藥品生產原料一直在漲價,許多大企業苦不堪言,但也得咬牙“寧失利,不失地”挺著去競標。
與政府推行的“掛網限價”相比,正在南京上百家醫院推行的藥房托管模式,引起了業界不少質疑。由于醫院把原來由多家藥批供應的所有藥品交給一家藥批經營,并未割斷醫院與藥批逐利的鏈條,不僅藥價沒有下降,不少醫院還出現了托管藥批把許多品牌藥撤下,替換成毛利高的小藥廠藥品。
據記者了解,
北京市目前正在籌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廉價常用藥招標工作,其他醫療機構招標采購還未啟動。
“山西明年也會采取新辦法,以省為單位進行招標,但我覺得這些都不是根本解決辦法,因為采購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太嚴重。”山西醫療器械公司藥品部總經理馬衛軍向記者表示,他建議國家可以考慮全國統一招標,按省級、地市級、縣級、鄉鎮醫院等不同醫療機構進行分類招標,地區差價不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