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在南寧舉辦中國—東盟物流合作高層論壇,來自國內外的物流業“巨頭”共同展望中國與東盟的物流業發展前景。
物流業發展前景廣闊,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到200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303億美元,同比增長23%,比1991年增長了15倍多。東盟已連續13年成為中國第五大貿易伙伴,是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貿易伙伴。因此,中國與東盟的物流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要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就要進一步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中國與東盟國家已基本構建了包括鐵路、公路、航空、港口在內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陳功玉認為,這與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基礎設施條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應該如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鐵路運輸廉價且安全,陳功玉建議,建設3條中國至東盟的鐵路通道。第一條是東部沿海鐵路。從南寧出發,經河唇、東興、芒街、下龍、河內、胡志明、金邊到曼谷,把越南大多數沿海城市及金邊、曼谷與中國鐵路網絡連接起來。第二條是中部主干鐵路。修建南寧—憑祥—河內—萬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鐵路干線。該鐵路建成后,北與中國鐵路網相連,西接印度雷多,與南亞、西亞鐵路網相通,形成從太平洋至印度洋的亞洲大陸橋。更重要的是這條鐵路不僅有旅游交通價值,還可承擔能源運輸。中國與東盟國家從中東進口石油可經這條鐵路輸入,避免因海灣戰事所造成的海域能源運輸危機。第三條是西部鐵路。鐵路走向為百色—靖西—越南高平—河內。鐵路北可與“十一五”規劃修建的四川隆昌—百色鐵路對接,南可連接越南至曼谷、新加坡等地,使其成為中國連接東盟的另一條重要鐵路。
在構建中國至東盟3條鐵路大通道的同時,陳功玉還建議打造“五入滇、三出境”網絡布局。即分別沿南昆、貴昆、成昆、內昆、滇藏(云南段)5條鐵路,由桂、黔、川、藏四省區五個方向入滇。建設后,列車可經云南路網,沿昆河(昆明—河口,泛亞鐵路東線)、昆尚(昆明—尚勇,泛亞鐵路中線)、昆瑞(昆明—瑞麗,泛亞鐵路西線)3條鐵路,由東、中、西三向出境,經越、老、緬三國聯系東南亞、南亞等地區。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則認為,不能一講到基礎設施建設就要上新項目,首先要充分利用與改進存量資源,在此基礎上實施優化整合,不足的再進行新的建設。
發揮傳統商貿優勢,建設大型物流樞紐。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該自貿區的逐步形成,使物流業正面臨著一個重大發展機遇,將有利于形成大型物流樞紐。
據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副會長劉占芳認為,中國與東盟政治關系的日益改善以及經貿的快速發展,為跨區域物流帶來了無限商機。因此,對于一些有著傳統商貿基礎,特別是有著良好交通基礎,已形成陸路、水路和航空三維一體的綜合運輸網絡的大城市來說,可以依托現有的物流資源優勢,通過建設比較集中的物流基地,將自身打造成大型的物流樞紐。丁俊發認為,稱得上大型物流樞紐的,一般都是沿海重要港口、內陸的交通樞紐城市。
陳功玉則進一步指出,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廣西的三大港口—北海、欽州、防城港是該貿易區的重要港口。一旦資源得到有效整合,聯合湛江,接受香港物流產業轉移,形成的物流群將獨占西南物流鰲頭,將成為該貿易區貿易中轉樞紐。他建議,廣西三大港口的建設重點,不僅要加快萬噸級泊位的擴建,逐步提高吞吐量,還要加快集裝箱貨運、港口貨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拓寬出港深水航道,增開港口航線。同時,要重視軟環境建設,提高貨物進出港效率,降低進出港貨運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與會專家葉時湘指出,由于現代大型港口具有強大的綜合能力和廣闊的影響區域,因此,在建設中國—東盟物流體系和泛北部灣物流體系中,要充分發揮大型港口的重要作用。
發揮廣西獨特區位優勢,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
在論壇上,各方專家都提到廣西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所處的特殊區位。在區位優勢下,廣西將有希望成為區域性物流中心。
陳功玉認為,廣西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與東盟的中心,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對于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珠三角經濟圈而言,廣西不僅是雙向連接泛珠三角與東盟的國際大通道,也是雙向促進泛珠三角與東盟開放的重要平臺。隨著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不斷深化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不斷加快,廣西在國際國內區域合作的雙重戰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他指出,廣西與東盟國家之間已經構建了包括鐵路、公路、航空、港口在內的比較完善的物流設施網絡。在公路方面,廣西已建成從南寧通往友誼關的高速公路。在鐵路方面,擁有由南寧經友誼關通往河內的中越鐵路。防城港、北海、欽州3個沿海港口也已成為中國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部分。在航空方面,南寧已開通了一些通往東盟國家的航線。他建議,廣西應加快構建快捷的物流體系、運輸體系、大通關體系、市場體系,使廣西成為連通東盟市場、西南市場、華南市場、中南市場的東西互動、南北貫通的物流中心。
丁俊發則強調,要以“市場導向、政府推動、企業運作、行業自律”來發展物流業。他認為,市場需求是一種發展動力,是一種不可阻擋的導向力。中國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關鍵時期,政府推動十分重要,但政府只是創造環境,物流業發展水平還是要靠企業運作。此外,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讓協會在政府與企業之間起到橋梁與紐帶的作用,這將有利于加快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
上一篇:大西南 再建一條出海大通道
下一篇:滿洲里口岸向著國際物流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