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而國內供應鏈產業亦日趨成熟,這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關注,著名財經刊物《福布斯》在最新一期雜志中更預測,中國不僅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產基地,亦將會成為全球供應鏈產業的龍頭。
生產總值全球排第四
報道指中國目前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日本、德國在全球排名第四,年增長率更達雙位數。去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達347億美元,而中國則向美國輸出1966億美元貨物,如此龐大的進出口額將帶動航空運輸及倉儲需求。現時,中國外銷出口主要依靠上海、香港及深圳三個港口,這三大港口每年總計處理超過5500萬個貨柜,但空運量則相對偏低,而且多數用于承運高科技及高敏感度的貨物。美國安克雷奇經濟發展局早前預期,未來二十年中國航空運輸業的增長率每年高達10%。
另一方面,隨著商品增加及供應鏈不斷延長,中國對倉儲的需求亦因而上升,而現時全國各地已開始引入符合國際標準的倉儲管理系統。《福布斯》舉出美國物流公司普洛斯為例,該公司近期計劃在青島、杭州及寧波等地興建總面積達300萬平方尺的物流園,而沃爾瑪在中國亦有56家超級市場。
報道認為中國供應鏈產業發展潛力龐大,其中基建發展迅速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主席伯斯剛早前在上海出席該會主辦的2006中國年會時,就對當地的基建設施贊不絕口,他稱:“在中國,只要有市場需求,政府便會興建設施,全長32公里、連接洋山港的東海大橋正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同時,伯斯剛又指出中國企業近年積極與CSCMP在第三方物流、供應鏈知識及網絡建立方面進行合作,因此他預期中國供應鏈產業未來將更接近國際標準。
此外,中國制造業的一大特點是相同產業傾向集中于一個地區,這亦促進了供應鏈產業的發展。《福布斯》指出中國各地出現了不同的生產基地,如浙江有“襪城”諸暨,福建有“鞋城”晉江等,當中晉江3000家造鞋企業共雇用35萬工人,每年生產7億對不同款式的鞋類。產業的集中,令國外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上更具效率。
產業集中管理具效率
專門從事生產管理的Arena Solutions公司行政總裁杜布洛域亦表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產業的地位日益顯著。他稱:“由于大部分產品在市場上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由過去的數年大幅縮短至現時的6個月,因此供應鏈管理對企業十分重要,而很多公司已經將生產工序外判到中國。”
另外,報道又預期中國政府近年加強環保政策,并計劃發展石油、煤炭以外的其它能源,這將進一步促進國內外的供應鏈產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