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車多,到了上下班高峰期甚至堵車;從早到晚大型集裝箱貨車呼嘯而過;國貨、利群、佳樂家超市里人頭攢動……這是最直接的膠州印象。依托中鐵物流、福興祥物流和即將開工的膠濟鐵路客運專線膠州北站,膠州的流量經濟開始大放異彩,正在重現唐宋時期“少海連檣”的繁盛景象。
新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流量經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會促進各類要素的重新配置,產生新的有效需求,刺激經濟新的增長。說來膠州的流量經濟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唐宋時期就是全國五大通商口岸,其時物流、人流、資金流在全國都能數得上。但隨著一百多年來膠州灣漸行漸遠,曾經直掛云帆濟滄海的云溪河成了一條內河,原來的大海也成為一片長滿荒草的鹽堿地。
但膠州的區位優勢卻是歷史無法改變的,特別是隨著現代交通條件的改善,這種區位優勢也隨之放大。打開地圖來看,膠州是進出
青島、
煙臺和
威海等城市的重要門戶,為青島港、煙臺港、石島港、海洋港集疏服務的膠黃、膠濟、膠新、蘭煙鐵路縱穿境內,濟青、同三、青蘭、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和
204國道密布其中。這是膠州發展流量經濟優越的先天條件。另外,青島經濟結構布局的調整,給膠州流量經濟帶來重大利好消息。依據“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城市規劃,青島對經濟結構布局做了戰略性調整,確立了“一體兩翼一帶”的大工業發展框架。配合城市化推進和產業梯次轉移,五個縣級市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特色工業,放大積聚效應和輻射功能。經濟結構布局的大調整,給傳統物流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打破了企業原有的采購、倉儲、運輸等物流鏈格局,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順應時勢,膠州決策者在第一時間制定了物流業長遠發展規劃,加快建設以鐵路物流為主導、以公路港口物流為配套的區域性倉儲物流中心。
青島利群集團旗下的“福興祥物流”是第一個搶先布點的大型
物流企業,投資
1.8億元的國內單體面積最大的商業物流中心已經運行兩年了,二期工程也即將投入使用。該物流中心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物流配送設備及物流配送網絡,可同時為青島、威海、煙臺、
濰坊、
日照等地的全省
30余家萬米以上商廈、外資超市及
500余家便利店進行商品配送。
2005年商品流轉額已達
12.1億元,實現利稅
3000萬元。
而在百年膠濟鐵路旁邊,投資
7.1億元的全國第三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中鐵物流”即將開工建設,引發了連鎖投資效應。今年以來,坐落在“中鐵物流”北側的青島膠州灣物流工業園時不時傳來大型物流企業、加工企業落戶簽約開工的消息:以色列物流巨頭以星綜合航運公司投資
5000萬美元建設集裝箱項目,中國物流投資
3.7億元人民幣發展第三方物流,
5月
18日,澳龍國際集團計劃投資
12億元建設集鋼材生產、配送、交易和電子商務于一體的現代化鋼材物流中心……近百家物流、加工企業紛紛入駐國際
物流園區。
中鐵物流落戶膠州,有關專家論證了很長時間才最終敲定。這個審慎而堅定的抉擇本身就說明:投資膠州,一定能成就中國鐵路物流的現代物流業。反過來說,膠州也一定能因這樣一個“陸上港口”而獲得流量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動能。
在以“福興祥”為核心的生產資料配送中心、以“中鐵物流”為核心的生產資料物流中心加快發展、建設的時候,又一個利好消息傳來:國家發改委、鐵道部最終做出明確批復:新建膠濟客運專線膠州北站。這是專線13個站點之一,也是青島地區除青島站外的唯一站點。根據鐵道部的初步設計方案,新建膠州北站總投資1.2億元,位于膠州馬店鎮白家屯村北附近。車站設到發線4條(含正線),設500米長的側式站臺二座,按“二臺夾四線”布置;站房2000平方米,內設客運服務信息系統,具有列車到發通告、客運廣播、旅客引導顯示、時鐘、客票預定及發售等現代化功能。
膠州北站主要服務區域是膠州、膠南、黃島、城陽、平度、即墨等縣市區,服務區域人口400多萬,占整個青島地區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建成后不僅將承載原膠州火車站轉移的全部客流量,而且還將有很大一部分新增客流量,據預測,2015年膠州北站客流量將達每年200—300萬人次。
與日俱增的物流、人流、資金流,吸引著更多的投資者追逐這里的商業熱點。
杭州萬事利集團、
香港KK物流中心、香江集團財富中心、信和集團……紛紛以動輒幾億元的大手筆在膠州投資。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今年兩家總投資
9億元的五星級酒店同時在膠州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