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姚和老趙把前幾次的討論話題和主要內容整理了一下,發現還真聊了不少的題目。老姚算了算,還差“庫存管理”這一塊。老姚建議大家再聚一次,就“庫存管理”的話題討論討論。大家都表示贊成。一個周末的晚上,大家齊聚茶館,又開始聊了起來。
小賀:老姚挺細心的,還把前幾次的討論整理出來了,我看不錯。老姚,你都快成作家了。
老姚:哪里,當作家是沒戲了,當個“坐家”還差不多,呵呵。我宣布今天的題目是“庫存管理”,請大家發表看法。我覺著對于庫房的管理大家可能都差不多。出庫時候填出庫單,入庫時候填入庫單,出入庫都登賬,還有就是每周盤庫,管庫房的人知道庫里有什么、有多少,就行了。
老趙:今天咱們不瞎聊,換個形式怎么樣?
小賀:什么討論形式?
老趙:咱們請老陳先講一講庫房管理的概念和做法?然后咱們再提問題,討論。
老陳:不要這么客氣,這樣吧,咱們不討論什么常規意義上的庫房管理,我來提幾個問題,咱們一起討論討論。
老姚:這樣也好,老陳你先說吧。
老陳:什么是“庫房”?
小賀:這是什么問題呀。我們公司只有一個大庫,公司辦公這邊也放東西,算是“庫房”吧。
老陳:我的看法是,只要存放著公司產品的地方都是庫房。一般意義上,公司會有一個明確意義上的“庫房”。其實,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庫房,比如說,公司為了銷售的方便,在某個角落里放著一些商品,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庫房;比如說,公司把一些東西放到合作伙伴那里代銷,這個合作伙伴也是一個庫房;比如說,公司的東西放在門店,這個門店也是庫房。總而言之,只要是一個經常放東西的地方,而且東西的所有權屬于公司,這些地方都是庫房。
小賀:這樣定義是不是有些麻煩呀?這個說法有什么實際意義嗎?
老陳:有意義。先要了解公司有多少個庫房,才能采用出庫、入庫、登賬、盤庫這樣的管理手段管理好公司的物資。比如說:門店向大庫要貨,首先應該辦理大庫的調出手續,門店接貨之后,再辦理門店的調入手續。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物資流動過程。
老姚:有道理,下一個問題。
老陳:公司應該有一個管理物流的崗位,叫“物流經理”或叫“庫管”也行。這個崗位的主要工作是統一管理公司的庫房,控制產品的出入庫。
小賀:我們公司不是很大,這個崗位有必要嗎?
老陳:假設這樣出現這種情況,銷售下了一單,要出20塊3C905cx網卡,正好大庫里有10塊,公司業務的辦公室有5塊,某個門店里有15塊,公司總擁有的數量是足夠出庫的,但是從哪個庫出都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有人來安排哪個庫出多少,給庫房下達出庫送貨的指令。再談另一種情況,一個在白石橋一帶的客戶要一批產品,公司在魏公村有個庫房,在
朝陽區有個庫房,正常情況下,按照就近原則,應該從魏公村的庫房出貨。但是如果正好公司從朝陽區調貨到魏公村,也可以從朝陽區的庫房出貨,然后順路送到白石橋的客戶手上。這樣可以少送一趟貨。這一類的事情,都需要有人來安排管理,這個人就是所謂的“物流經理”。
老趙:我看老陳在管理上很關注崗位的設立。每一類事情都有專門的崗位為之負責。還有什么建議?
老陳:先填出入庫單據,再辦理實物出庫。
老趙:先填單據,再辦實物出庫和先出庫再填單據有什么區別嗎。
老姚:我們一般都是辦了實物出庫后,庫管再填單子。
老陳:順序不同,控制力度也不同。實物出庫后再填單據屬于事后管理;先填單據,再辦實物出庫屬于事前管理。大家想一想,在多個庫房的情況下,每個庫房都有專門的庫房管理員,他根據什么辦理出庫呢?一定是見到出庫指令,也就是出庫單才能辦理實物出庫。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物流經理負責填寫出庫單,庫房管理員負責照單點貨。一旦出現什么問題,先看單據寫得對不對,如果單據沒有問題,一定是庫管員的問題;如果單據不對,一定是物流經理的問題,不論出庫還是入庫都是一樣。這樣的話,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像渠道商這樣的公司,每天要有多少出入庫業務發生呀。
小賀:這么說的話,還是有些道理的。
老陳:還有一個建議——分類管理出入庫。我看好些公司都是只有出庫單和入庫單兩種單據,有的還好一點,有調撥單。登記的庫房賬也是某年某月某日出庫, 某年某月某日入庫。我的想法是,應該對出入庫明確分類,出庫類可以分為銷售發貨、采購退貨出庫、調出、借出貨品出庫等;入庫類可以分為采購入庫、銷售退貨入庫、調入、還回貨品入庫等。
老姚:是應該分類,我看我們的庫房帳就覺著不是出庫就是入庫,只有靠看出到什么地方或者看備注才能看出到底是銷售發的貨,還是借出去的東西或者是采購退出去的東西。
老陳:先說分類的好處,咱們首先可以清楚地知道每類出入庫業務活動,便于判斷、分析出入庫的活動;可以在庫房報表里分門別類地統計出產品出入庫的數量,不至于只是泛泛地知道出庫或者入庫的數量。這也是量化管理的一種。
小賀:還有什么建議?
老陳:建立業務之間的邏輯關系。比如說,先有銷售單才能辦理這次銷售的出庫,先有采購訂單才能辦理這次采購的入庫等等。
小賀:不會有問題吧?大家都是這樣做的。
老陳:我相信大家都是這樣做的。但是,在管理方式上是怎么體現的呢?你能從一張出庫單上看得出來是哪天哪筆銷售下的定單嗎?你能保證這次出庫在產品品種和數量上一定是在那個銷售員下單的范圍里嗎?如果一次下單,多次出庫的話,你怎么保證不會出錯呢?
小賀:你別說,還真出過這種問題,送錯貨什么的。
老姚:老陳,你的辦法是什么?
老陳:很簡單,在銷售發貨單上應該標記出對應的銷售單編號,采購入庫單上應該標記出對應的采購訂單編號,調入單上應該寫上調出單據的編號,還回貨品的單據填上借出單據的編號。
小賀:為什么,要填寫這么多的單據編號呢。
老陳:當然呀。第一,從邏輯上保證銷售或采購業務與庫房出入庫業務之間的對應關系,給物流經理一個辦事的憑據;第二,以后便于查找。比如說采購,某次采購訂的東西是不是已經入庫了?只要找到有這次采購訂單編號的采購入庫單,就可以確定。要不然,只能靠日期去對單子,時間長了的話,誰記得住呀。
老姚:你說的幾個建議,都不錯,咱們這次討論的也挺好。下回還讓老陳講課,給出個總結吧!
老陳:好呀,我回去想想,講點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