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
西安召開“宣貫《
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國家標準和物流企業評估工作會議”。會議認為,依據國家標準對物流企業進行綜合評估的試點情況表明,當前我國物流企業的發展正呈現出5個方面的特點。
今年5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發布實施了《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國家標準(GB/T196 80-2005)。這一標準的頒布實施,宣布了中國經濟發展史上一種新的企業形態的誕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隨后依據標準在全國進行了物流企業綜合評估試點,并于今年7月公布了首批26家A級物流企業名單。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物流企業綜合評估委員會主任丁俊發認為:從A級物流企業綜合評估的整體情況來看,我國物流產業已經跨入了成長期,物流市場需求增長迅速,企業物流服務能力和服務品質均有顯著提高,特別是第三方物流有了明顯的進步。主要有5個特點:第一,物流企業產權結構多元化。一是傳統的運輸、倉儲和商貿企業轉型為物流企業,以大中型國有企業為典型代表;二是生產制造企業在供應鏈流程再造中打造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三是按照現代物流理念和經營模式建立的新型的物流服務企業,以民營資本和股份資本為主;四是國外資本或合資或獨資建立的物流企業。這種多元結構使我國物流業一開始就形成了競爭劇烈的格局。
第二,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緊密結合。我國現代物流業主要是從傳統的運輸、倉儲方式為主向現代物流過渡。即使是新型的民營和股份制物流企業,一般也是普遍以開展運輸和倉儲活動作為物流運作切入點,逐步向供應鏈管理的各環節進行滲透,進而進行資金、信息、流通等相關資源的整合。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這種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緊密結合的現象將會存在一個較長時期。
第三,物流運作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創新。許多優秀企業結合實際,有的同時成了供應鏈方案提供商;有的向綜合化或專業化方向發展,突出個性化服務;有的則將物流地產、物流市場與物流運作緊密結合。
第四,現代物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強調以客戶為中心,以信息網絡做支持,實施一體化綜合物流服務,最大限度地進行資源整合等現代物流理念正在日益被我國的物流企業所接受,并逐步運用到企業生產經營實踐當中,大大提升了企業的服務能力和品質。
第五,物流信息化、標準化受到企業普遍重視。許多企業在信息化方面都不惜投入,不斷對企業信息化設施進行改造,企業的網絡系統、電子單證管理、貨物跟蹤以及客戶查詢系統的能力顯著提高。
同時,本次評估的結果也表明,與發達國家物流業相比,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著不小差距:
一是整體實力較弱,產業集中度低。物流企業“散、小、弱、差”,幾輛車、十幾個人的物流公司比比皆是,相當多的企業仍然處于原始落后的經營狀態。
二是企業規模過小,難以適應物流增長的需求。除少數知名企業外,大部分企業服務能力和品質都不高,規模也不大,不少企業物流服務收入偏低。
三是第三方物流成長仍然緩慢,專業化程度不高。有能力為客戶提供完整的物流策劃方案、提供一體化物流服務,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滿足客戶需求的物流公司并不多。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召開的這次會議是我國物流企業的一次盛會,也是我國標準化工作直接走向市場、走向社會需求、走向企業生產經營實際的一次重要實踐。
會議向首批26家A級物流企業頒發了牌匾和證書,包括9家5A級企業、5家4A級企業、7家3A級企業、 5家2A級企業。這26家企業都經過了嚴格的規范評定程序,體現了現代物流企業的基本特征,符合國家標準所設立指標的規定性要求,代表了我國現代物流業的方向,為其它物流企業的規范發展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