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物流業的后WTO時代
我國加入WTO后,在物流服務方面,我國承諾所有的服務行業,在經過合理過度期后,將不限制外國服務供應商進入國內市場,不限制所有服務業的現有市場準入條件,同時在輔助分銷的服務方面也做出了類似的承諾。這意味著國內物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這對西安更是一場殘酷的考驗。面對新的挑戰,調整和制定新的發展戰略。
物流運營其實包含了兩個概念:一個是指企業自身的產品物流,在不少企業中,物流成本在銷售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因此,控制和降低企業各種物流費用已經成了許多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尤其現代物流因為其各環節科學鏈接、節約社會資源,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是企業在降低物耗、提高生產率以外的“第三利潤源”。其最突出的顯現形式之一就是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另一個是指專業的物流服務,也就是第三方物流,這在許多國家已經成了一個相對成熟的產業,而在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程度還很低。只有獨立的第三方物流占全社會物流的50%以上,物流產業才能形成。
我國加入WTO后,在物流服務方面,我國承諾所有的服務行業,在經過合理過度期后,將不限制外國服務供應商進入國內市場,不限制所有服務業的現有市場準入條件。同時在輔助分銷的服務方面也做出了類似的承諾,具體包括租賃、速遞、貨物儲運、貨倉、技術檢測和分析、包裝服務等方面。這意味著國內物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這對西安更是一場殘酷的考驗。
在歷史上,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開創了沿亞歐大陸橋各國、各地區、各城市社會經濟文化交流的先河,共同締造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今天的西安,已經從千年古都發展成為在西部地區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科技和人才高地,成為我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國防科技工業、裝備工業基地、國際性旅游城市和區域性商貿、金融、信息、科教中心,正努力建設有較強市場配置資源能力、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發展活力、市民素質良好、環境優美、社會安定、各項社會事業發達的社會主義外向型城市。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從某種意義上說,落后的物流業支撐的必定是落后的經濟,發達的物流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加速器”。據陜西省物流協會透露,目前陜西省已經開始推行陜西省區域現代物流及電子商務示范工程,相關工作也已開始,這意味著陜西省現代物流業平臺的搭建工程已經啟動。
物流業后WTO時代的競爭力,取決于經濟規模所煥發的集聚力、整合力和輻射力,取決于規模經濟所產生的低成本效應。而發展中的西安物流業的規模不在于原始資本積累,而在于對現有資產的組合。這是西安物流業做強的必然選擇。只有重組才能克服物流業“小”、“散”、“差”(規模小,分散經營、管理水平差)的現象,才能不斷提高組織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培養一批有一定規模和實力、適應國際化經營的物流產業。
面對物流業的后WTO時代,中國所有的
物流企業都面臨著壓力和挑戰,同樣存在生存的危機和發展機遇。壓力是指內外雙重壓力,一方面國內物流企業之間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構成相互之間求生存、求發展的壓力;另一方面外資加快進入,憑著它們品牌、資本和管理的優勢,擠壓市場,直接威脅國內部分地區、部分城市物流企業的生存。在新的條件下,中國物流業面臨的挑戰:一是“請進來、走出去”國際化經營的挑戰。一方面要適應國內市場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還要應對國際市場的諸多挑戰;二是隨著經濟發展,中國物流業也將面臨著日益走向成熟的買方市場的挑戰;三是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調整、消費方式的改變,中國物流業面臨著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對物流業工作的挑戰;四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產品的開發,科技產品增多、商品科技含量擴大,加上IT技術在流通各個環節的應用,物流業面臨著知識商業的挑戰;五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升級,物流業面臨著建立多元化、系列化和人本化服務體系的挑戰。
面對跨國公司的紛紛涌入,國家在“十五”規劃中,將物流列入要大力發展的新型服務業之中。近幾年來,物流在中國已形成了一股熱潮,去年以來,西安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物流熱。許多企業都來趕時髦,原來物資系統的不少單位紛紛將名稱改為物流,貨物運輸單位也申請改名為物流。目前,西安市以物流名稱注冊登記的物流服務行業不到20多家,具備現代物流業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微乎其微。多數物流公司名不符實,有部分業主根本不懂得何謂現代物流,有的甚至只有幾個工人、幾輛運輸車和若干倉庫就給企業掛上“物流公司”的大牌子。由于缺乏對現代物流的深入了解,仍然以傳統的資源占有觀念搞物流,缺少面向企業服務,創造物流發展環境的意識和主動性。
西安市貨運信息服務業從1987年第一家貨運信息服務部誕生至今,已建成以亞歐、貝斯特和華清路三大貨運市場為中心的市場群,市場規模位居西部城市之首。1993年,西安市第一家連鎖經營企業海星連鎖超市出現。海星集團勾畫了關于連鎖經營和配送中心完美結合實現現代物流的藍圖:每一處超市全部貨品的價格、存貨量信息都通過顧客付款處的電腦傳送到調度中心。調度中心根據匯總來的信息決定何時向某店發貨、發多少貨;同時,調度中心根據總的銷售情況統計資金回籠、告訴生產部門決定生產時間和數量。這樣,經營者可以有的放矢地開展生產、銷售、貨品配送,不但避免產品積壓,節約成本,而且把從生產、銷售到資金回籠等物流環節科學地監控起來,使企業各種資源達到合理配置。
目前西安市的大型連鎖經營的企業已達46家,門店近千個。但是,像海星超市那樣生產、配送、銷售和售后服務合于一體的大型連鎖經營企業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連鎖經營企業仍然處于大規模進貨、分店銷售的老套數,企業依然要投入較大的資金、人力、物力在物流配送上。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西安市應在積極推動連鎖經營規;⒁幏痘耐瑫r,重點加大企業配送中心的建設。所謂配送中心是指獨立于連鎖企業之外專門為連鎖企業服務的企業。據了結,目前西安市連鎖企業建有配送中心的企業已達40%,這些配送中心不但對連鎖店直營、加盟連鎖店的配送,還擔負了一定的社會配送,便民利民的宗旨使得它在取得了較大的經濟利益的同時,還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從當前情況看,西安市部分基于連鎖經營需要而產生的配送中心通過資產重組、聯營、特許(加盟)等多種形式,將配送觸角拓展到鄉鎮、沿伸到省外。連鎖經營的發展催生了配送中心,而配送中心又直接促進連鎖經營的更大規模的發展,兩者有機地結合和發展,必將啟動西安現代物流業,成為西安經濟新的增長點。
面對新的挑戰,調整和制定新的發展戰略。
西安運輸業要從傳統的貨運代理轉向現代物流服務,還面臨許多困難,如:軟硬件設施配備、經營觀念轉變、管理人才培養、企業誠信樹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誕生。
西安乃至陜西物流業發展之所以滯后,分析原因可以認為是:在目前物流業呈快速發展的關鍵時刻,陜西省尚未制訂出相應的具體可行的支持物流業發展的政策和統一的產業發展布局規劃,諸如物流企業資格認證、市場準入、標準化體系的建立、稅收政策等。因缺乏與之相應的省市一級的統一規劃,欠缺物流資源的總體整合,如此必然會造成大量的盲目建設、重復建設,以及物流業內部的混亂及不規范等問題。另外,陜西省物流業缺乏專業的物流人才,從事物流行業的有限人員素質普遍較低,缺乏對現代物流業的認識,極不適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發展現代物流是在新的政策體制、技術手段、企業制度、運行機制的平臺上,對社會物流資源的全面整合,這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政府在其發展中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發展西安現代物流業,政府的引導是關鍵,F代物流不是任何一個傳統行業的延續,而是一門新興的產業,經過培育可以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政府研究制定適應現代物流產業發展要求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體系,制定全市的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并使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
其次是抓好物流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物流用語、計算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作業和服務標準等基礎標準的制定工作,并強化應用的協調和組織工作。此外要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訓與知識普及。鼓勵和允許高等院校按照市場需求開辦和設置現代物流專業及課程,為現代物流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西安可以分階段制定物流發展規劃——近期規劃主要是物流企業的規劃,中期是物流行業的規劃,遠期是物流相關行業及資源的整合。這其中最難的莫過于物流相關行業的整合和社會資源的整合,目前民航、郵政、交通等各個行業都在發展物流,各自為政,整合這些行業的物流資源只有靠政府來實現,打破行業、條塊分割,實現跨行業、跨地區的大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