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RFID為企業創造價值
2006-10-18 9:5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面對全新的RFID技術,我們和全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對RFID在企業中之應用的研究探索在同步展開。通過借助RFID這一嶄新管理信息技術的力量,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促使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躍上新的臺階而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導 言
RFID(射頻識別)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自動識別技術,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以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成熟與發展,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開始逐漸進入到企業應用領域。近年來,EPC、物聯網概念的宣傳攻勢不斷加強,在加之沃爾瑪、麥德龍、美國國防部等企業以及政府機構的推波助瀾,從2003年開始,RFID似乎一夜之間成為了科技界最大的熱點,到處都在談論RFID,各行各業的大小企業都在關注這一技術,計劃設想著如何在自己的企業中如何加以利用。
雖然RFID的概念眼下被炒得很熱,但是從市場營銷角度來看,企業是極端冷靜的消費者,絕對不會為了單純追求技術的先進、新鮮而投資,企業的任何投入都要求足夠的回報,對于RFID也是同樣。專業從事RFID技術推廣應用的公司,應該認真研究如何運用RFID技術為企業創造價值這樣一個根本性的大問題,有義務和責任幫助用戶實現投資效益的最大化。
綜合合理運用條碼與RFID
RFID技術作為自動識別的技術的一種,與大家現在所熟知并在企業中得到越來越廣泛應用的條形碼自動識別技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相互替代關系。作為新技術,RFID具有相對于條碼明顯的技術優勢,如:可同時大批量讀取,可讀取不可見標簽,可讀寫等等,但同時現階段RFID標簽價格高的弱點也同樣突出。因此,能否結合具體企業的實際情況找到RFID技術揚長避短的應用模式就顯得至關重要,只有找到并驗證了這樣的應用模式,采用RFID技術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RFID技術才能為企業所接納。
RFID與條碼在技術上的特點是由其各自所基于的基本技術的不同所決定,條碼基于光電技術,RFID基于無線電技術。并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RFID標簽的成本也不可能下降到與條碼標簽同等的水平,除非發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材料革命。因此,我們認為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RFID與條碼將是長期并存,相互補充的關系,而不是相互取代的關系。
所以,符合企業投入產出最大化原則的RFID應用方案,常常是根據企業的實際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地綜合采用這兩種自動識別技術的解決方案。
幫助企業挖掘潛在管理需求
通過大量的RFID應用咨詢的實踐,我們發現國內很多企業覺得RFID在經濟上不具有可行性的重要原因在于,只是簡單地考慮用RFID來替代或者部分替代條碼,而沒有看到RFID的應用可以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
毋庸置疑,國內企業與國際企業比在管理水平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往往體現在管理的精細程度上。雖然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不可否認管理技術手段的落后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按照邊際效益遞減的規律,在技術發展的一定階段,管理水平提高的成本遞增的,因此,必要時需要適當降低管理要求來適應技術發展水平的限制,久而久之,企業內部容易形成這樣的認識,即這樣的管理就是應該的、正常的、合理的,使得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需求變成潛在需求。
技術的發展會改變這一邊際效益遞減曲線的斜率,使得原來在經濟不可行的管理需求變得可行起來。而技術發展之后,新技術仍然在原有的管理水平、管理模式下運行,其帶來的產出是通常是不充分的,只有在新技術的支撐之下,更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才能使新技術所應產生的效益得到充分的釋放。
因此,RFID應用咨詢就顯得非常重要,需要通過咨詢來幫助企業尋找發現這樣的潛在需求,并使之顯性化。咨詢顧問必須和企業人員一起深入企業的具體運作流程中仔細分析,提出在RFID技術運用的背景下的企業管理水平提升和流程優化重組建議,以此來幫助企業實現RFID技術投資的效益最大化。
現階段RFID應用的側重點應放在內部物流
非自動識別行業內的人,一般都是通過EPC、物聯網才開始知道了解RFID的,因而很多企業都有一個錯覺,即RFID與EPC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將RFID與EPC在概念上等同起來。事實上,RFID技術最早出現在50多年前,當時因造價昂貴,只被用于軍事領域,而當時根本沒有EPC,甚至連EAN/UCC和條碼都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準確的認識應當是,就像條碼技術與EAN/UCC代碼體系的關系一樣,RFID技術支撐了EPC代碼體系,但RFID技術具有廣泛的用途,并非僅僅用于EPC。
眾所周知,EPC的主要作用于供應鏈,是銜接上下游企業的物流信息技術手段,從企業本身的角度來看,也就是主要在對外物流過程中發揮作用。然而,雖然EPC global提出了每個標簽5美分的成本目標,和標簽生產廠商也信誓旦旦承諾可以實現,可這個成本目標是與全球標簽的使用量緊密相關的。在當前的情況下,除了極個別極高附加值的產品外,絕大多數企業的產品很難承受RFID標簽所帶來的成本上升(RFID標簽的成本約為條碼標簽成本的數百倍之多),因而在近一個時期之內,期望企業在對外物流中使用RFID標簽是不太現實的。
然而,RFID技術與條碼標簽相比,的確存在許多明顯的技術優勢,且與必定一次性使用的條碼標簽不同,RFID標簽中的信息是可擦寫的,其使用壽命高達10萬次寫入。利用RFID標簽的這一特點,在企業內部物流中閉環使用RFID標簽,不僅能充分發揮RFID的技術優勢,而且其運行成本還將低于條碼。如此就能夠有效地回避RFID標簽價格高的限制,使RFID技術即刻為企業創造價值。
RFID絕非簡單的產品堆砌
或許是因為大家都看到了標簽價格是阻礙RFID技術大規模進入企業應用的障礙,而把關注點過于集中地放在了產品的價格上。特別是一些已經有條碼系統實施經驗的企業和集成商以為RFID系統的設計和實施與條碼系統的實施差別不大,從而忽視了其中的技術難度和風險。但事實并非如此。
條碼基于光電技術,具備可見性,并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完善,產品和應用模式都已經十分成熟,實施起來相對簡單。而RFID基于無線電載波通信技術,設備與標簽之間的數據連接看不見摸不著,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周圍環境因素對系統的影響更大更復雜,因而,RFID系統實施的技術含量要大大高于條碼系統,絕非簡單的產品堆砌,使用同樣的產品很可能因為系統實施者技術水平的差別,而有的成功有的失敗。
RFID系統實施的完整過程需要經過以下步驟:1)用戶業務分析;2)流程設計與重組;3)現場環境測試與應用模式確定;4)天線&標簽選型/設計;5)應用軟件的設計與開發;6)硬件及系統的設計與開發;7)網絡系統的設計;8)軟硬件安裝;9)與現有系統集成與連接測試;10)人員培訓;11)軟硬件維護與支持。
在這11個步驟中,從網絡系統設計開始往后,與普通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之間的差別不大,其主要差別在前六個步驟上,下面做一些簡單描述。
系統的咨詢與規劃:第1、2步驟屬于咨詢與規劃,本文前面已經作了許多說明,在此不復贅言;
無線電系統設計:第3、4步驟屬于無線電系統設計,這部分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七系統的最終性能乃至成敗。首先需要根據規劃確定的業務流程選擇確定RFID的使用模式,然后,對實施現場環境開展測試,掌握實施現場電磁場環境的實際情況,分析其可能對系統產生的影響以及影響的強度。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標簽和天線的選型,以及天線布置方案的設計工作。
這部分工作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復雜,既要考慮使用環境條件對標簽封裝形式、尺寸的限制,又要考慮外界電磁場因素的影響,還要考慮標簽附著物的材質對標簽性能的影響,以及標簽與讀寫設備之間的配合關系等等。不僅要選擇適當數量、技術指標和類型的天線,還要將這些天線恰當地搭配布置才能保證標簽的識讀效果。必要時,還有可能針對應用的特殊需求專門設計開發特制的設備。
軟硬件系統設計與開發:RFID系統與條碼系統在這方面的最大區別在于RFID中間件軟件的選擇或開發。條碼系統中的數據是逐個處理的,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中間件,而RFID需要同時處理大量數據,即便是只有一個標簽,在一瞬間,這個標簽也能被讀許多次,因此,RFID一定需要中間件。RFID中間件軟件的作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操縱控制RFID讀寫設備按照預定的方式工作,保證不同讀寫設備之間很好地配合協調;其二,按照一定的規則篩選過濾數據,篩除絕大部分冗余數據將真正有效的數據傳送給后臺的信息系統。
結 語
我國企業投身于市場經濟不過短短的十幾年,與經歷了數百年發展歷史的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市場經濟無情的優勝劣汰的法則迫使我們必須奮發努力迅速縮短和消除這種差距。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進入全面開放,全球一體化步伐不斷加速前進的今天,這種壓力顯得尤為強烈和迫切。循著發達國家企業走過的路再走一遍顯然不行,我們必須實現跳躍式發展,才能在較短時間內迎頭趕上,在激烈的競爭中擺脫落后的被動局面。而每一項新技術的出現,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數年前,互聯網技術出現時是這樣,今天RFID技術的出現再次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面對全新的RFID技術,我們和全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對RFID在企業中之應用的研究探索在同步展開。作為專業的自動識別數據采集(AIDC)解決方案提供商,維深電子真誠地希望與各行各業的精英企業共同努力,通過借助RFID這一嶄新管理信息技術的力量,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促使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躍上新的臺階而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