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是全球貨運主要的運輸工具,中國是典型的大陸經濟模式,鐵路作為國民經濟的動脈在目前乃至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是我國交通運輸的主要手段,鐵道部已明確鐵路貨運的高級形式是采用國際標準集裝箱,鐵路集裝箱運輸將會得到跨越式發展,為此,鐵道部計劃三年內在中國經濟密集區巨額投資建設18個百萬TEU(集裝箱單位)裝卸能力的中心站,希望鐵路集裝箱運輸不但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而且能實現與世界集裝箱運輸對接。現在,鐵道部迫切需要開展以鐵路集裝箱運輸為基礎的國際標準集裝箱多式聯運,實現集裝箱運輸門到門的基本功能,使得中國鐵路成為全球物流鏈的組成部分。
在集裝箱多式聯運中,鐵路需要能夠發揮最高效率的集裝箱專列站到站運輸計劃,但是我國公路集裝箱運輸企業規模小、經營觀念陳舊、人才匱乏、裝備落后、沒有能力與鐵路集裝箱專列進行銜接形成運輸系統,由于鐵路是計劃性十分強的的運輸方式,少量的集裝箱鐵路運輸需求鐵路只能將其混編在貨車運輸計劃中,這種方式的集裝箱公鐵聯運是滿足不了客戶對集裝箱門到門準時化服務的要求,這就是今天集裝箱公鐵聯運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目前,鐵路集裝箱因無專列計劃造成運輸效率低下,相當比例的長途適箱貨物采用了最不經濟的汽車公路運輸,這種現象不但造成了中國交通資源浪費和能源緊張,而且國內落后的運輸現狀導致中國企業的物流成本高企不下,在擠壓國內產品利潤空間的同時又制約了中西部開發及產業轉移、升級。長期如此,中國經濟不平衡狀況難以改善,今天的全球能源危機,中國物流系統的落后是脫不了干系的。
集裝箱運輸是國際貨物運輸的主要方式之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決定集裝箱運輸已經涉及到企業的核心利益乃至國家的經濟命脈,開展集裝箱運輸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
集裝箱多式聯運的出現是與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發展與國民經濟、國際貿易、經濟體制、運輸政策、技術進步以及綜合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它們之間具有互促互進的密切關系。發達國家的集裝箱多式聯運是在其即將進入工業化后期出現的一種經濟現象,隨著中國工業化發展階段的提高,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外貿易的擴大,運輸市場的建立,特別是日益高漲的經濟全球化趨勢,跨國公司要求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其資源而導致的運輸全球化等,使得中國集裝箱運輸在國內、國外兩種環境條件下必然向多式聯運方向發展,否則將落后于時代的要求。回顧中國集裝箱運輸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由于對不同的運輸方式實行條塊管理,集裝箱多式聯運缺乏清晰的管理辦法和運行模式,集裝箱運輸還處在一種分割的、各自為戰的狀態。
鐵路集裝箱平均運輸距離長達2000公里,大大超過600~800公里的公路與鐵路合理運距劃分,而由公路擔任長距離的集裝箱運輸則存在污染大、能耗高、能力小等不利因素,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集裝箱運輸的貨物為高附加值貨物,一般來說,貨主對運達時間、服務水平、“門到門”等一系列運輸需求要求較高。集裝箱運輸具有突出特點和優勢,便捷、快速、安全,有利于實現多式聯合運輸和“門到門”服務。發展集裝箱運輸,顯著提高了運輸質量和運輸效率,是現代化貨物運輸的重要方向,隨著我國經濟、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以及集裝箱運輸的自身優越性,適箱貨物及集裝化貨物運輸需求越來越大,肯定是今后貨物運輸現代化的主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