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云集發展商機 涌動投資熱潮
素有江南之稱的湖北黃石,位于長江中下游,是中國沿江開放城市之一。
2010年3月21日,從北京傳來特大喜訊: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復黃石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湖北省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后的第二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這為黃石發展“三大戰略”,打造低碳產業贏得了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商機云集,利好黃石
商機從來都不會“陽光普照”,她總是垂青善于抓住商機的人。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城市轉型的“主戰場”,歷屆領導班子堅持不懈打造開發區。18年彈指一揮,長江水岸的一片荒蕪之地已是道路四通八達、廠房鱗次櫛比、高樓華宇拔地而起,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成為了長江岸邊的工業新區、城市新區和生態新區,既為升級國家級開發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又為城市轉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
商機之一:發展低碳產業的利好政策。我國家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世界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要降低40%,這意味著未來10年每年要新增300億美元的投資。作為“兩型社會試驗區”的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重化工業比重較大,單位能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按照國家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規劃發展低碳產業,有望爭取到更多政策支持和更多資金扶持。
商機之二:產業布局利好政策。為引導沿海地區產業有序轉移,國務院實施梯級開發戰略,加快沿海產業向內地轉移,在中西部地區建立“重點產業承接基地”、實施“萬商西進”工程等,作為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具有競爭力。
商機之三:“雙試點”的利好政策。黃石市、大冶市雙雙被列為全國資源枯竭轉型試點城市,是全國唯一的市、縣“雙試點”。未來幾年,國家支持黃石城市轉型的資金將達到100億元以上,而轉型只能往高新技術方向轉,只能往起步快、起點高的開發區轉。推進黃石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開發區大有作為。
商機之四:晉升“國家隊”的利好政策。國家級開發區的設立和布局是中央促進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杠桿”。進入國家級開發區隊伍行列后,將使開發區在全國生產力布局和經濟發展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安排建設用地指標、擴大基礎設施建設貸款項目貼息規模等方面將得到大力支持,在企業所得稅等方面區內企業將享受更大的優惠比率,在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先試上賦予了更多的空間和更大的平臺,使開發區的發展步入“利用資金開發土地,憑借土地吸引項目,項目發展帶來稅收”的良性循環,有效破解多年困擾開發區發展的資金、土地、項目等“三大難題”。
機遇云集利好黃石,利好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為投資者提供巨大的商機,這里是一片投資的熱土。
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黃石,是一片秀美而神奇的土地,呈現獨特而迷人的神韻。黃石之美,美在湖光山色,她三面云山,中涵碧水,人在山中,山在江中,江在城中,山、水、人、城共為一色,宛若人間仙境。
黃石擁有眾多人文及自然景觀,有軍事古塞西塞山、桂林七星巖似的飛云洞、國家AAAA級景區黃石國家礦山公園、佛教圣地東方山等多處奇景,將黃石勾勒出一幅價值連城、美不勝收的山水畫。
湖北是千湖之省,黃石是百湖之市,主河道流程長72.31公里,境內河港、湖泊縱橫,水庫星羅棋布,大小河港有408條, 5公里以上河港有146條,總河長1732公里,還有磁湖、青山湖、大冶湖、保安湖等258處大小湖泊,如一串串璀璨的明珠,星羅密布于黃石土地上。正是這塊風水寶地,孕養了豐富的植物種類,黃石僅高等植物就有3000種以上,擁有油料植物、藥用植物、糧食植物、芳香植物以及我國珍稀古大奇樹銀杏、羅漢松、香樟等多種植物。出生于黃石附近的李時珍,正因研究這些植物而聞名于世。
黃石為此被評為全國山水園林城市,被授予“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和“中國人居環境獎”。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黃石最美之城區,一年四季花紅草綠,鳥鳴鶯飛,是青山綠水精華之所在,也是黃石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山環水繞的磁湖風景區被授予“省級風景區”,巍峨黃荊山綿延60余里,被授予“省級森林公園”。
康莊大道,貫穿水陸
要致富,先修路,要發展,先配鞍。黃石市投入上百億元實施一批重大交通設施項目,并儲備了數百億元的路橋港站建設項目,努力把黃石打造成為輻射鄂東南、贛北地區交通樞紐,形成貫通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城際交通網絡。隨著鄂東長江大橋和大廣、杭瑞兩條過境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以及武黃城際高速鐵路的開工建設和黃咸高速年內開工建設,市區六縱六橫的交通骨架構成了黃石發展的“快車道”。已開工建設的“武漢-黃石”城際鐵路拉近兩地時空不足20分鐘;從黃石出發,東到上海、西到西安、北上北京、南下廣州,都在3至10個小時車程之間。以開發區為中心,以12小時車程為半徑,新區可輻射20個省市區,10億人口的大市場;以4小時車程為半徑,新區可輻射5省4億人口的中部市場。
黃石瀕臨長江黃金水道,黃石口岸是國家一級開放口岸,是湖北省僅有的兩個國家類水運口岸之一,港口已對外籍船舶開放;海關、商檢、邊檢等口岸大通關服務設施完善配套,5000噸級遠洋貨輪可長年自由進出,正在建設的黃石棋盤洲深水碼頭跨入長江大型碼頭行列。此外,黃石至武漢天河機場僅一個半小時車程,空運十分便利。黃石這種空運、陸路、鐵路、水路以及港口“無縫對接”的交通體系,形成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已成為鄂東南及贛北地區的物流中心。
配套完善,“價值高地”
1992年,開發區所在的團城山、花湖還是一個典型的農村,與隔湖而望的中心城區相比有著天壤之別。經過18年的開發建設,開發區已成為黃石政治、文化、經濟、金融中心,也是黃石最新、最美、最亮的城區。
開發區托管的黃金山工業新區,基礎設施和配套工程建設再現“深圳速度”。20平方公里起步區內,投資10多個億的12條城市主次干道全部建成通車;總投資1.6億元的李家坊隧道二期工程全線貫通;建市以來總體工程投資最大的談山隧道和立交橋已開工建設;新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達5萬立方米,投入使用的天然氣設計流量為每小時2.4萬立方米,還有日處理垃圾4000噸的黃金山垃圾發電廠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興建之中,能夠滿足新區的工業用戶、商服用戶、居民用戶排污供氣需求;新區的電力充裕,供水充足,建有500KV變電站一座、220KV變電站兩座、110KV變電站三座,日供水60萬噸自來水廠一座。短短3年時間,黃金山新區的供水、供電、供氣、排水、排污、通信等配套完善,把一片荒蕪之地變成了企業投資的“洼地”。
人才優勢,鋼鐵后盾
黃石作為湖北的第二大工業城市,基礎好,產業配套,各類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眾多。黃石唯一的兩所綜合性大學均位于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著名高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開發區還擁有黃石職業學院和黃石中專兩所學院,國家級黃石磁湖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已被湖北省授予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高校大學生實驗基地。這些“軟實力”將為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人才聚集效應,必將成為開發區經濟發展的“離子加速器”,今年僅新區可實現新增工業產值100億元以上。正如省委書記羅清泉視察黃金山時所說,黃金山新區的建設是大氣魄、大手筆、高規劃,必須依靠人才來實現經濟總量過千億、再造一個新黃石的宏偉藍圖!
筑巢引鳳,碩果累累
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筑巢引鳳,廣招客商,先后吸引了德國G&D、法國CETH、比利時LVD、日本丸紅、日本倉敷、韓國鮮京、臺灣寶成、香港中信泰富以及中國大陸的寶山鋼鐵、青島啤酒、火箭股份、三九制藥等著名企業相繼進區投資。其中東貝公司產銷居全國同行業首位,它生產的節能節材型壓縮機技術達世界領先水平,成為行業的領導企業;美爾雅公司享譽海內外,在日本市場占有較高份額,主營產品美爾雅西服被評為”中國十大名牌服裝”、” 中國十大名牌西服”,并榮獲歐洲質量金獎。落戶新區的黃石山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大型涂鍍板市場占有率達55%以上;以生產數控機床為主的龍頭企業湖北三環(黃石)鍛壓設備有限公司成功開發出當今世界最大壓力的數控折彎成套設備,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6缸同步驅動等技術,產品出口墨西哥等多個國家;華強公司成功地開發出船體肋骨高效精密自動化加工裝備,填補了國內大噸位肋骨冷彎成型成套設備空白,解決了長期困繞我國造船業發展的技術難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繼德國之后第二個能生產該設備的國家。
黃金山工業新區開發建設3年多來,引進項目超過50個,總投資達200億元,竣工項目20個,完成投資30多億元。已簽約項目18個項目中,有東貝工業園、章畈溫泉度假村、航天電纜產業園、美爾雅工業園等5個10億元以上項目,有中茵五星級酒店、創冠環保垃圾焚燒發電、三環鍛壓工業園等6個5億元以上項目,實現了每月有2個以上投資過億元的項目簽約,每月有2個以上過億元的項目開工建設的目標。
“低碳新城”,發力“引擎”
“黃金山工業新區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利益,為此我們曾將20多億元的非環保項目擋在門外。”胡超介紹說,新區的開發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山體、樹木、水面,力求打造“花園式”生態新區。黃金山所有的裝備制造、紡織服裝、保健食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落子布局,必須通過環保標準,否則“一票否決”。為此,新區已形成巨大的低碳產業集群。
黃金山新區不但要求低能耗,而且還要求是可持續、再生的能源;不但要求低排放,而且必須處理回收、循環使用。新區內光伏電站項目,就是科學合理的利用建筑立面,屋面上鋪裝光伏發電板,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已形成10兆瓦發電能力,以滿足科技園區用電需要。除此之外,部分還建樓的小區樓頂也都安裝有太陽能光伏發電板。
光伏電站項目普及新區,已發展成為30兆瓦大型光伏發電基地,形成產值過100億元的光伏產業。在這些低碳產業中,還有投資1.5億元的黃金山污水處理廠,實現工業和生活廢水零污染排放;有被列為湖北省“兩型社會”建設先導項目的黃金山垃圾焚燒發電廠,投資4.7億元,今年底建成運行后可日處理垃圾1200噸,年發電1.6億千瓦時。
低碳產業在黃金山新區遍地開花,成為主導產業。為此,黃金山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低碳新城。 本新聞由黃石同利德物流公司轉摘
下一篇:沒有了